世界的氣候(精選17篇)
世界的氣候 篇1
教學課題: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課時: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世界各地區的氣候差異; 2、能說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3、了解氣候影響人類活動及人類活動影響氣候的事實。
▲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世界氣候分布圖,了解氣候類型及分布。 2、通過綜合影響氣溫、降水的因素,得出影響氣候的因素。教學重點: 1、了解世界各地區的氣候差異 2、能說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教學難點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世界氣候分布圖等教學過程:(含小結與作業布置,見教案內頁)教學反思:
世界的氣候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熱帶景觀的差異。
2、掌握世界氣候分布圖上的熱帶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3、掌握熱帶氣候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的判讀方法。
4、能根據氣溫和降水的資料簡要描述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分析,提高讀圖、析圖能力和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閱讀教材,提高閱讀及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擴展知識,拓寬視野,激發探究未知領域的欲望,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2、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
教學重點
熱帶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教學難點
熱帶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
教學準備
1、了解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2、播放熱帶氣候的視頻課件,課堂放給同學們看,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直觀感受。
3、制作本節課適用的學練一體案和課件,使之更為適合課堂使用。
教學方法
1、基于對學生已有學習水平的估計,同時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獲取知識。
2、教學中采用“學練一體案”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過程設計由情景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每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
世界的氣候 篇3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差異;了解世界各地區的氣候差異;能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2、分析氣候與天氣的差異;分析氣候的兩個要素。
3、通過總結氣候特點,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點
世界主要氣候的類型及分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上分別說明)。
教學難點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小組合作探討法
教學準備
1、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景觀圖片若干
2、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3、世界地形圖
4、分布在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類型表格,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表格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幾幅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自然景觀圖片)
師問:從以上幾幅圖片中,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們自然景觀的差異嗎?
生答:氣候。
過渡:氣候不同,自然景觀就有差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世界的氣候,首先了解什么是氣候。
[新課教學]
。ò鍟┑谒墓 世界的氣候
一、氣候
。ㄒ龑W生讀圖3.22)分析什么是氣候。
活動:根據圖中對話,小組討論a、b、c三地的氣候各自有何特點?
生答:a地,全年高溫多雨;b地,全年炎熱干燥;c地,四季分明,夏熱多雨,冬冷干燥。
活動:根據a、b、c三地的氣候特征,小組討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征是在什么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
生答: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征是在該地區多年的天氣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師問:a、b、c三地的氣候特征是指某一特定年份,還是一般而言?
生答:一般而言。
師問:為什么是一般而言?
生答:因為氣候描述的是一個地方天氣的平均狀況,不是特定的哪一天或哪一年。
師問:一個地區的氣候變化大嗎?
生答:因為是天氣的平均狀況,所以變化不大。
師小結: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師問:那么,天氣和氣候有差異嗎?
。ㄒ龑W生完成p58活動2)使學生能區別哪些是說天氣,哪些是說氣候。
。▽W生回答)
師問:通過剛才的判斷,說明天氣和氣候存在差異,那么它們究竟有何差異呢?
。ò鍟1.天氣與氣候的差異
活動:根據前面所學有關知識,以及活動2的完成,小組討論天氣與氣候的差異。
。▽W生回答)
師小結:天氣與氣候有差異,天氣是經常變化的,持續時間短;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板書)天氣是經常變化的,持續時間短;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師問:人們描述天氣,關注的時間是一天,常用到氣溫、降水、風、云、霧等要素,從圖3.22中看,人們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是多長呢?
生答:一年或更長時間。
師問:人們描述氣候,一般注意哪兩個要素?
生答:氣溫和降水。
師小結:人們描述氣候的時間,一般是一年或更長時間,主要關注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
。ò鍟 2. 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要素
活動:參照圖3.22中的討論,小組討論我們的家鄉——萬州的氣候特點。
(學生回答)
師小結:萬州具有四季分明,冬暖夏熱,降水充沛的氣候特點,因此我們萬州人民要充分利用這一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經濟,從而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
過渡:在前面兩節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世界上氣溫和降水的地區差異很大,而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因此,世界氣候在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地區差異很大的影響下,而更加復雜多樣,地區差異大。
師問:那么世界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它們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ò鍟┒⑹澜缰饕獨夂蝾愋图胺植
活動:將學生分六組,分別思考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寒帶以及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師問:以緯度位置來看,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類型分別有哪些?
。ǘ嗝襟w展示表格,學生到大屏幕前完成表格)
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 寒帶氣候
師問:從海陸位置來看,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有哪些?
。ǘ嗝襟w展示表格,學生到大屏幕前完成表格)
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ǘ嗝襟w展示世界氣候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
師問: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生答: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非洲的埃塞俄比亞高原和北美洲的落基山脈附近。
師述:世界氣候復雜多樣,地區差異大,不同氣候有不同的氣候特點,如,在3.22圖中,a地全年高溫多雨,是熱帶雨林氣候;b地全年炎熱干燥,是熱帶沙漠氣候;c地四季分明,夏熱多雨,冬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世界其它氣候類型也都有各自的氣候特點,這些,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有一定了解。那么,不同地方的氣候為什么會有差異呢?這主要看某一地區氣候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關于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問題,我們將在下節課中繼續學習。
課堂練習
列幾句話中,哪些是說天氣的,哪些是說氣候的?
a、未來24小時有雷陣雨 b、全年高溫多雨
c、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d、明天陰轉晴
板書提綱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氣候
1、天氣與氣候的差異
天氣是經常變化的,持續時間短;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2、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要素
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第二課時)
萬州區長嶺初級中學 阮盛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影響氣候的幾個因素。
2、培養學生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通俗化;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影響氣候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因素。
教學難點
分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小組合作探討法
教學準備
1、非洲熱帶沙漠風光、亞馬孫熱帶雨林風光、南極寒帶風光、塔里木盆地風光、天津渤海風光等圖片
2、赤道地區和兩極地區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
3、氣溫和降水如何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影響的表格
4、中國地形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ǘ嗝襟w展示非洲熱帶沙漠風光、亞馬孫熱帶雨林風光、南極寒帶風光圖片)
活動:將學生分三組,討論假如各組同學分別到以上的一個地方旅游,請為本組同學準備行裝。
。▽W生發言)
師問:為什么各組準備的行李有很大不同呢?
生答:因為各組旅游的地方不同,各地的氣候也不相同。
過渡:那么造成氣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造成世界不同地方氣候出現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新課教學]
。ò鍟┑谌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三、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ǘ嗝襟w展示赤道地區和兩極地區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緯度位置。
師問:赤道地區和兩極地區的氣溫和降水有什么差異?
生答:赤道地區氣溫高,兩極地區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師問:根據前面兩節所學知識,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赤道地區和兩極地區的氣溫和降水的差異呢?
生答:緯度位置。
師問:緯度位置是如何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呢?
。ǘ嗝襟w展示表格,學生到大屏幕前完成表格)
影響因素 氣溫 降水
緯度位置 緯度高,氣溫____;
緯度低,氣溫____。 赤道地區降水______,
兩極地區降水______。
活動:根據多媒體展示的赤道地區和兩極地區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請同學們討論并歸納赤道地區和兩極地區的氣候有何特點。
生答:赤道地區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兩極地區氣候全年寒冷干燥。
師問:兩地氣候特點相同嗎?
生答:不同。
師問:為什么兩地氣候特點不一樣?
生答:因為兩地氣溫和降水不同。
師問:兩地氣溫和降水不同主要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那么,氣候也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嗎?
生答:受。
師小結: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會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那么氣候也就會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因此,緯度位置就成為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ò鍟1. 緯度位置
過渡: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緯度不同,各地的氣候就有所不同,那么,緯度相同,氣候是不是就相同了呢?
。ǘ嗝襟w展示塔里木盆地風光、天津渤海風光圖片)分析影響氣候的另一主要因素――海陸位置。
師問:天津和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觀相同嗎?
生答:不同。
。ǘ嗝襟w展示中國地形圖)指導學生找到天津和塔里木盆地。
師問:兩地緯度位置相同嗎?
生答:大致相同。
師問:兩地緯度位置相同,可為什么景觀差異如此之大呢?
生答:因為它們海陸位置不同。
師問:它們海陸位置怎樣不同?
生答:天津距海近,塔里木盆地距海遠。
師問:根據前面兩節所學知識,請同學們分析海陸位置是怎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呢?
。ǘ嗝襟w展示表格,學生到大屏幕前完成表格)
影響因素 氣溫 降水
海陸位置
冬季陸____海_____ ,
夏季陸____海_____ 。 近海迎風坡地區降水_____,
遠離海洋的地區降水_____,
近海無海風地區降水_____。
師小結: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受海陸位置的影響,那么氣候也就受海陸位置影響,因此,海陸位置就成為影響氣候的另一主要因素。
。ò鍟2. 海陸位置
師問:我們萬州夏季很熱,同學們想在夏天時外出旅游避暑嗎?
生答:想。
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請各小組選一處夏天避暑的地方。
(學生發言)
師問:同學們選擇的避暑地多為什么地方?
生答:山上、海邊。
師問:為什么選擇山上?
生答:因為山上夏天涼快些。
師問:為什么山上涼快些?
生答:因為山上氣溫低,山下氣溫高。
師問:也就是說氣溫會受什么影響?
生答:地形的影響。
師問:那么,降水受地形的影響嗎?
生答:會。
活動:根據前面兩節所學知識,分析地形是怎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
。ǘ嗝襟w展示表格,學生到大屏幕前完成表格)
影響因素 氣溫 降水
地形 氣溫隨海拔升高而_____。 山地迎風坡降水_____ ,
山地背風坡降水_____ 。
師小結: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受地形的影響,那么氣候也受地形的影響,因此,地形也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ò鍟3. 地形
過渡:現在同學們知道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我們在知道影響氣候的主要有三大因素的同時,還要學會判斷一個地方的氣候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ㄒ龑W生完成p60活動4)
師小結:通過以上學習,我們了解到氣候會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的影響,這些都是自然因素,那么,人類活動對氣候有影響嗎?有哪些影響呢?反之,氣候會影響人類活動嗎?又有哪些影響呢?
(板書)四、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活動:聯系p61內容,將學生分兩大組,一組討論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另一組討論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W生代表發言)
板書提綱
第三章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三、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緯度位置
2、海陸位置
3、地形
四、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世界的氣候 篇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特點;
2、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判讀方法。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課型:
新授課。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特點;
2、教學難點: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判讀方法。
五、教學方法:
讀圖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看圖識區域:觀看圖片,根據圖片景觀判斷它所屬的地區,從而確定其氣候類型。(熱帶雨林地區、熱帶沙漠地區、溫帶地區、寒帶地區)
2、氣候:一個地方的氣候是多年天氣的平均狀況。
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
下列句子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
昆明四季如春;——氣候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天氣
明天大風降臨;——天氣
全班分十個組,抽簽選取一種氣候類型,探究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形成原因和氣候特征。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區。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在亞馬孫河流域,在非洲剛果河流域、東南亞的島嶼上也有大面積分布。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
極地地區全年嚴寒;——氣候
風和日麗。——天氣
3、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的兩側,最大一片分布在非洲大陸上。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干季時炎熱干燥,濕季時高溫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的印度半島及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等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全年高溫、年降水量大,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之分。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部和中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熱帶沙漠。在亞洲的阿拉伯半島上和澳大利亞中部也有熱帶沙漠分布。全年受信風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全年炎熱干燥。
世界的氣候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以學完氣溫和降水兩個氣候組成要素基礎上,從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解氣候有關知識。教材借前兩節課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大,另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情況,教材通過對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的分析,來說明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據教材內容設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本章最后一個標題“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與開頭的“天氣及其影響”首尾呼應,從中強化人地關系這一主題。教材在該內容上主要抓住兩各方面:以實例分析說明,一是不同地區氣候差異導致人類活動的差異,以培養學生地域觀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區氣候異常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培養災害意識。教材注重以活動為主、討論氣候變暖為題,使學生認識人類活動也能對氣候產生負面影響?傊,《世界的氣候》一節既作為對全章內容的歸納、綜合,又是對全章內容的總結,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節內容的學習,更為今后學習區域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大及其復雜多樣。 2.學生能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來引起學生興趣,通過學生對圖片、地圖、圖表、閱讀材料、搜集的諺語、詩詞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師引導學生以描述、對比、實例分析說明、推理、歸納、討論等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要善于運用已學知識去分析解決新知識的綜合能力。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培養學生地域觀念、災害意識及環境意識。3.通過閱讀景觀圖片和資料體會自然的創造力,樹立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觀。
教學重點:1.認識世界氣候的復雜多樣及地區差異大。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難點: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用具;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 綜合分析法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人們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銀”來形象比喻某個地方四季景觀的變化。
多媒體展示投影:1組圖.北京地區的四季景觀圖片
京郊玉渡山春季 八達嶺長城夏季 京郊玉渡山秋季 八達嶺長城冬季
教師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同一地區,為什么會有這樣大差異?(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所致)
多媒體展示投影:2組.不同地區(南北、東西)同一季節景觀圖片(緯度差異、海陸差異)
二月海南風光 大興安嶺冬景 內蒙古溫帶草原夏季 我國溫帶沙漠夏季
1.讓學生讀圖對比分析回答:影響我國南北方景觀差異的因素是什么(氣溫)?、從東到西的景觀差異影響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你從以上景觀圖的變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師生歸納總結:中國氣候差異很大,那世界的氣候差異會更大。由此導入課題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板書)
一、 氣候的地區差異(板書)
任何一個地區,天氣是經常變化的,那么氣候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天氣與氣候。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板書)
看一看: 請同學們讀教材第57頁圖3.22 a、b、c三幅景觀圖,根據描述表演圖上三個人的不同感受,能告訴大家a、b、c三地景觀不同的原因嗎?(師生總結:因為a、b、c三地的降水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一年四季你在南極和海南都能看到什么?為什么?(因為兩地的氣溫不同);師點明:展示情景導入中第2組景觀圖中海南與大興安嶺景觀的差異也是緯度差異導致氣溫不同而形成的。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圖中三人描述氣候時所指時間和要素.
試一試:活動1-1引導學生歸納描述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活動1-2讓學生判斷教材中四句話(‘昆明四季如春“和“極地地區全年嚴寒”是描述氣候;“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風降溫”描述天氣).
教師可將學生課前搜集的有關天氣和氣候的諺語和詩詞進行展示,學生判斷,師生糾正總結
教師提醒:通過對前兩節內容的回顧很快得出結論: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氣溫和降水千差萬別,因此世界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地區差異很大。
2.氣候的地區差異大(板書)
過度:世界氣候不僅地區差異大,類型多達11種,這里我們主要了解6種氣候類型及分布情況。
3.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板書)
做一做, 展示投影3.23《世界氣候的分布》圖,教師引導學生邊讀圖邊完成表格內容。教師要求學生能在氣候分布圖上指出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并隨學生回答投影展示各類型氣候下的景觀圖片,增強學生對所介紹氣候類型及分布規律的感性認識。
活動1-3表(1)找出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氣候類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區 氣 候 類 型
熱 帶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侯
溫 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氣候
寒 帶 寒帶氣候
。2)找出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陸、西岸的氣候類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區 氣 候 類 型
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 溫帶大陸氣候
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3)除教材第57頁圖3.22舉例描述的a、b、c三種氣候特征外,教師可補充介紹以下三種氣候的分布及特征,
、贌釒Ъ撅L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大致在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全年高溫,夏雨冬干,干濕季分明;
②地中海氣候:在地中海沿岸地區分布最廣,主要位于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蹨貛ШQ笮詺夂颍褐饕植荚谀媳本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最廣,
全年溫暖濕潤,溫差小。
。4)讓學生對照世界地形圖,看看高原山地屬于哪種氣候?
想一想: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的 ?
教師引導:一個地方的氣溫和降水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要素包括哪兩方面?(氣溫、降水)
教師小結:在前兩節,我們已經學習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們因此也成為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板書)
1.緯度位置
2.海陸位置
3.地形
活動2-1.投影打出圖3.24中的a圖和b圖分別表示赤道地區和南極地區某低氣溫、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比較兩地氣候的特點,說明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
a地全年高溫多雨,b地全年低溫少于且溫差大;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原因是緯度位置不同。
活動2-2.在世界地形圖上,以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為例,說明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教師提供各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再將學生分三組,分別代表大陸東岸、西岸、大陸內部,小組成員合作分析,經其它組糾正得出結論:
受海陸位置影響,大陸東岸—是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西岸是冬濕夏干型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侯;內部是干燥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活動2-3.學生看圖3-25回答:教師可提醒學生考慮氣溫隨高度的遞變率;
a坡降水多,因為它處于迎風坡。
活動2-4.指出影響下列各地氣候的主要因素。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派一名代表回答:
(1)地形; (2)緯度位置; (3)海陸位置。
過度;氣候是自然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生存在這個自然環境中,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玩等活動必然要與環境發生聯系,
三、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板書)
先讓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出發,說一說一年四季著裝的變化以及所吃的水果都有什么不同?
然后讓學生讀教材第60頁內容,看看文字內容提供了哪些信息,并加以總結:
第一自然段:氣候對人們穿著的影響;
第二自然段: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第三自然段:氣侯異常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如酷熱、寒潮、洪水、干旱等舉實例說明,教師打出與災害性天氣相關的圖片。
想一想: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實例說明氣候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嗎?
趣聞:被海水追趕的島國—圖瓦盧,大家猜猜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請同學們閱讀第62頁資料分析:找出答案。
教師小結:氣候可以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反過來人類的活動也會對氣候產生影響。
談一談:1.引起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引起哪些危害?
2.針對全球變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
教師總結:氣候對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全球變暖警示人們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氣候的地區差異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氣候的地區差異大
3.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板書)
1.緯度位置
2.海陸位置
3.地形
三、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課后反思】天氣和氣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用綜合分析的方法結合地圖分析緯度、海陸、地形因素和氣溫、降水、氣候之間的因果關系。使學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識,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習慣和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在新的課堂教學中,用直觀教學方法突破難點;課堂教學取得
較好效果。
但由于學生接受能力存在差異,難免出現個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如何真正實現學生在新課程中的“全體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還需要在今后實踐中進一步摸索。
世界的氣候 篇6
一、教學要求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難點:分析各類型氣候的特征。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和文字。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天氣,大家看看圖中哪個描述的是天氣呢?
生:略。
師:其余的這些叫做什么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和天氣有什么區別呢?
生:略。(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
師:世界上不同的氣候類型控制下會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大家看圖來欣賞一下吧!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對氣候有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能否描述一下我們這里的氣候狀況呢?
學生紛紛舉手,因為孩子們對家鄉的情況比較了解,這樣發問有種親切的感覺,從而激發孩子們展示自我的欲望。
教師出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圖”。
師:你能否在圖中找到我們這里的位置,進而說出這里的氣候類型呢?
學生上臺指出。
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做適當的評價。
師:大家都看到了,這幅圖上不只一種氣候類型,你們可以數數有幾種?(生答略)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的氣候類型呢。那么其他地區的氣候都有什么類型?又有什么特點呢?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教師出示熱帶雨林氣候圖片、熱帶沙漠圖片、溫帶季風圖片和相應的描述語句。
教師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世界氣候有什么特點呢?
生:世界氣候復雜多樣,地區差異大。
師:現在我們做個游戲,這個游戲叫做“二人賺”。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本班同學分成三個組,每組推舉兩位同學,一位在圖中任意指出一種氣候類型,另外一位同學要說出它的名字,指出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然后指的同學要做出判斷,兩個人都答對方可“賺”到一分,每組有4次機會。下面大家就努力記憶這些氣候類型及其相應的地理位置吧!
學生記憶。(約5~8 分鐘)
學生比賽開始。
比賽結束,決出優秀小組──“二人賺大王”。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溫度帶知識和大陸東岸、西岸和內部的知識。
學生總結不同溫度帶的氣候類型和大陸不同位置的氣候類型,完成表格。
(分別找兩位學生到圖中說出,其他同學在書上完成P59。)
師:下面我來認識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它們的分布地。
教師出示“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帶領學生分析其特點。
師:誰能總結一下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
生:先看氣溫曲線圖,判斷在哪個溫度帶;然后看降水柱狀圖,判斷屬于什么氣候類型。多次做練習進行知識鞏固。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世界上主要的氣候類型,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感受過不同的氣候類型呢?
學生舉自己經歷的事情,如有的同學去了黑龍江,還有去了新疆,為什么不同的地方氣候不一樣呢?是什么影響了氣候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合作,探個究竟吧。
活動探究1
教師出示南極和赤道地區的景觀圖、當地的降水柱狀圖、氣溫曲線圖和世界地圖。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發表討論的結論,教師和同學做出評價。
緯度因素影響:緯度越高,氣溫越低,降水越少。越低,氣溫越高,降水越少。
活動探究2
教師出示新疆和杭州的景觀圖、各自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和中國地圖。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發表討論的結論,教師和同學做出評價。
海陸位置影響:離海近,降水一般多;離海遠,降水少。
師:那么同一緯度地區的夏季,是海上熱還是陸上熱?冬季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指出海陸位置對氣溫的影響:同一緯度地區的夏季,海上氣溫低于陸上氣溫,冬季相反。
活動探究3
教師出示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景觀圖,以及他們的降水柱狀圖、氣溫曲線圖和中國地圖。
學生討論。
學生發表討論的結論,教師和同學做出評價。
地形因素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越低,則氣溫越高。
教師播放多媒體:迎風坡降水。
學生看課件,討論回答: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教師出練習題進行知識鞏固和應用。
師:不同的氣候條件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不同的影響,大家舉例說說。
學生舉例子說明。
學生閱讀《水稻種植與氣候》。
完成活動題P61頁。
師:人類活動也可以對氣候造成很大的影響,近幾年的氣候變暖現象和人類活動有著不可推卸的關系。誰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關于全球氣候變暖的有關知識。
生:略。(參照P62)
師:通過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生:略。
教師總結。
世界的氣候 篇7
第四節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
3、下列地 區屬于全年少雨區的是:
A.地中海沿岸; B.赤道地帶; C.北非地區; D.中國北方;
4、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雨季的氣候是:
A.熱帶 雨林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5、圖10是亞歐大陸上 不同位置的五個地區的氣候資料圖。請認真分析這些地區的氣候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中不同位置的氣溫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柱狀圖,描述A、C、E三地 氣候特征:
A地 。
C地 。
E地 。
。2)A地氣候與B地差異很大,影響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3)C、D、E三地比較,降 水季節變化最大 的是 地,降水各月均勻的是 地,年降水量較少的是 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 地,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地;造成三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4)B地的氣候類型是 D地的氣候類型是 。
世界的氣候 篇8
一、教學要求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難點:分析各類型氣候的特征。
三、教具準備:投影片4張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教學媒體
引入新課
[復習引入]:復習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引入:我們平時所講的“氣候”和前面我們所學習的“天氣”,意義是否相同?
“不同”。
講授新課
[板書]: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 氣候的地區差異
[閱圖]:讓學生閱讀圖3.22,對照每幅景觀照片看對該氣候的描述,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的側重面,如圖a森林、河流,圖b沙漠,圖c四季分明。
[歸納]:引導學生歸納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段和要素(活動1的第一問和第二問)。
[設問]:描述中所說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還是一般年份而言?
l 由此使學生理解: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深入認識]:讓學生看描述中關于氣候特征的內容(如c圖中的“四季分明……很干燥),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板書]: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2.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舉例描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氣候的理解 并參考圖中對氣候的描述,描述花都的氣候特點(活動1的最后一個問題)。
[比較]:引導學生比較“氣候“與“天氣”的不同,可從關注的時間、要素和變化情況等方面做比較。
[活動判斷]:給出一些描述天氣和氣候的句子,讓學生判斷(活動2)。
[舉例判斷]:讓學生舉例說出一些描述天氣的詩句或句子,然后說出是描述天氣還是氣候。
[轉折]:世界上每個地方的氣溫和降水都有所不同,造成了氣候的地區差異。
[看圖理解]:引導學生看投影片,看圖3.23,通過直觀感受,使學生認識到“世界氣候復雜多樣,地區差異大”。
[板書]:3.世界氣候復雜多樣,地區差異大。
[活動]:p59“活動”第3題,圍繞學生閱讀圖3.23,讓學生邊讀圖邊填表。在學生完成活動前,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熱帶、溫帶、寒帶,以及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內容。
l 對于各氣候類型的名稱不必作解釋,成因也不需要分析。
l 各氣候類型的分布,主要要求學生能在圖3.23上指出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l 各類型氣候的特征,圖3.23上舉例介紹了其中的三個,教學時可適當補充介紹兩三個(讓學生看地圖冊p25,舉一些常見的氣候類型讓學生分析氣候特點,如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等),加深學生對氣候類型的認識,但不要求學生記憶。
l 讓學生對照世界地形圖,看看高原山地氣候的分布。
[轉折]:世界形成各種各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板書]: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活動]:出示相應的投影片,認識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然后總結各因素對氣溫和降水分布的影響。
第1題答案:a地全年高溫多雨,b地全年低溫少雨且溫差大;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原因是緯度位置不同。
第2題答案:受海陸位置影響,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大陸東岸是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西岸是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部是干燥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第3題答案:a坡降水多,因為它處于迎風坡。
[板書]:
因素 影響
氣溫
降水
緯度
隨緯度升高而降低
赤道降水多,兩極降水少
海陸
海洋冬暖夏涼,陸地冬冷夏熱
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地形
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活動]:讓學生完成p60活動第4題,判斷影響各氣候的主要因素。
[轉折]:氣候對人類會有什么影響呢?
[板書]:三、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同地域,由于氣候條件不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也有差別
[列舉]:讓學生從自身體驗出發,說說一年的不同季節,人們穿衣、飲食以及當地農業生產有什么不同。
[活動練習]:引導學生做相應的活動題(活動第1題對應于氣候與生活,第2題對應于氣候與生產,第3題對應于氣象災害),讓學生分別舉例說明氣候對不同地區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以及氣象災害的影響。
[歸納]: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不同地域,由于氣候條件不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也有差別。
看圖歸納。
“一年;氣溫和降水”。
“一般而言”。
閱讀。
回答問題。
比較概念。
活動。
舉例分析。
看圖認識。
活動:填表。
看圖認識。
緯度、海陸、地形。
活動:回答問題。
活動。
列舉說明。
活動練習。
歸納。
投影片:1月哈爾濱、廣州自然景觀圖
投影片:1赤道、兩極降水量的月份分配;2同緯度的自然風光;3地形雨示意圖。
開放性思考
[討論]:讓學生自由發揮,討論氣候變暖的影響,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有影響,因此,人類應該理性地控制對氣候有負面影響的活動。
討論回答。
世界的氣候 篇9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氣候類型》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2章《多樣的世界氣候》中的重要內容。本節內容理論性強,難度較大,但是對生活和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今后學習世界地理的基礎,在全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2.了解熱帶的氣候類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觀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世界氣候類型圖及景觀圖,認識氣候類型及其分布。
2.通過閱讀和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描述氣候特征,判別氣候類型。
3.通過活動、圖片等各種方式了解某一氣候類型地區的自然景觀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例分析,體會自己家鄉的氣候特點,初步培養運用地理知識指導生活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及典型景觀特征。
。2)教學難點:依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描述氣候類型的特征,判斷其所屬的氣候類型。尤其是區別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征差異。
4.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從依賴到自主的過渡期,理性思維還很差,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圖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能夠利用各種方式,如:圖片、圖表、文字材料、景觀……,總結出世界氣候類型的一般規律。
2.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通過讀圖培養獲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
。2)問題探究法:在讀圖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學習法:采用小組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安排
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世界氣候類型景觀》
學生觀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觀差異,說說屬于哪個氣候類型?
教師提問:不同景觀的差異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回答:降水和溫度。
閱讀課本:找出世界氣候類型的分類?
小組合作:分別討論熱帶、溫帶、寒帶、獨特的氣候類型的種類由那些?
小組展示:略
世界的氣候 篇10
教學目標
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能夠利用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圖,來說明氣候特征;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能夠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培養讀圖能力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建議
關于“氣候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前兩節講述氣候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基礎上,分析世界各地氣候產生的差異的原因,既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雖然重點還是就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統化。
氣候的地區差異一段,內容言簡意賅,既說明由于氣溫和降水不同導致氣候不同,又說明氣候的不同,是由于影響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內容。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難點,考慮初一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為選學。為差異性教學提供素材。在分析各個影響因素時,按照從已知到未知、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過程編寫,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時教材提供各種示意圖,幫助理解。
關于“氣候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的教法建議
對于“氣候的地區差異”,使學生認識到氣候的兩個主要因素是氣溫和降水,由于各地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氣候一定不同。
對于“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突破難點。為便于學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難、由已知到未知、由整體到局部的辦法,學生可以從已知分析影響氣溫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緯度位置、影響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而對于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以教師講解為主,不要將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氣壓帶風帶多雨、少雨即可。對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已學過地形高低對溫度的影響,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內容,所以制作成動畫更直觀地講解;對洋流的影響,可將教材中的4.14圖做成分步顯示的flash復合片,使學生了解寒暖流對溫度降水的不同影響。
關于“氣候類型和自然景觀的差異”的教法建議
對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學生學會看世界氣候類型圖。應充分應用課本提供的氣候類型分布圖和氣溫曲線圖及降水柱狀圖,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影響因素等。先學后教,注重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關于“主要氣候類型和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的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部分,根據氣溫和降水的狀況分成13種類型。并提供分布圖和柱曲圖,對照分析講解各種類型的分布、特征、影響因素,是對氣溫和降水內容的概括提高。熱帶、溫帶和寒帶的類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區還有高山氣候。
對于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部分,也作為選學內容。主要介紹自然帶的含義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動植物,并用景觀圖片直觀的表現出來。
很明顯,本節教材緊密結合實際,并且層層深入,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思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關于“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的教學設計示例
。ń虒W手段)
各自然帶的景觀圖片;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園藝博覽會的錄像,提問:仔細觀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葉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葉、還是一年四季常綠上,南方與北方植物有什么區別?一個地區的地形我們可以直接的看出來,但是一個地方的氣候我們怎樣看出來呢?
。▽W生討論、回答)
。ㄐ〗Y)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點。南方的氣溫高、降水豐沛,植物的葉子大而且常綠,北方的冬季氣溫低、降水少,植物的葉子小而且冬季落葉。地表的動物又受植物的影響而不同。由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組成了自然環境的總體,稱為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我們生存的空間,自然環境的外部特征稱為自然景觀。而植被是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我們一般根據當地的植物特點來認識這里的氣候特點。
。ㄍ队捌5)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自然帶景觀和動物迭加圖
(板書)四、世界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
。▽W生活動)根據各自然帶的景觀圖片;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以及教材51~53頁,分組討論氣候與植物、動物的關系,并完成下表:
自然帶名稱
分布
氣候特征
植被類型
典型動物
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熱帶沙漠帶
溫帶沙漠帶
溫帶草原帶
溫帶闊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ǚ答伨毩暎┓纸M,教師隨意說出一種氣候類型,要求各組迅速說明其氣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動植物等,快且正確者勝。
。ò鍟O計)
四、世界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
自然帶名稱
分布
氣候特征
植被類型
典型動物
熱帶雨林帶
赤道附近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雨林
猩猩、河馬、大象
熱帶草原帶
雨林兩側
全年分雨季、干季
熱帶草原
長頸鹿、斑馬獅子、鬣狗
熱帶沙漠帶
回歸線附近大陸西部,中部
世界的氣候 篇11
[課 題] 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
第一節 天氣和氣候
[教學目的]
1.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其區別。
2.了解天氣預報圖與人們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
3.學會閱讀簡單的衛星云圖。
4.學會識別天氣預報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天氣預報圖。
[教學重點]
1.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2.學會閱讀衛星云圖和簡單的天氣預報圖。
[教學難點 ]
1.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2. 常用天氣符號的識別。
3.天氣和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具準備]
1. 近期的衛星云圖錄像及自制的天氣預報軟件。
2. 自制天氣符號的幻燈片。
3. 反映各地氣候差異的幻燈片。
4. 掃描課文中8幅圖例制成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
教學
時間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與
學法指導
導入 新課:放一組運動著的地球影片(包括自轉和公轉)及打出4張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幻燈片,讓學生自己來講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師配合朗讀課文的引言部分:地球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在這里孕育了一個氣象萬千的世界。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嚴寒酷暑,干旱洪澇,……我們既沐浴著大自然的恩澤,又遭受著災害性天氣的侵擾。
了解和掌握氣候變化規律,一直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重要內容,讓我們在這風云變幻之中去探索并揭示氣候現象的真實面目吧。
。ò鍟 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
教師講述:
提問:
1. 廈門這二天的天氣特點?
總結回答:(視當天的天氣情況而定)
廈門的氣候特點?
總結回答:長夏無冬,秋春相連。
2. 什么是天氣?什么是氣候?
(板書) 第一節 天氣和氣候
(板書)一、天氣
在屏幕中打出課文中清晨上學所碰到的四種天氣情況不同感受。老師提問:每天清晨,當你背上書包走出家時,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天氣狀況。
教師總結天氣的概念。
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況。如晴、雨、氣溫高低、風力大小。特點:多變。
什么是氣候呢?
。ò鍟二、氣候:指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特點:穩定性。
提問:兩者的區別是什么?(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
1.時間長短不同。
2.天氣時刻在變,具有即時性,易變性;氣候較為穩定,
具有長期性,綜合性、穩定性。
鞏固練習:根據對天氣和氣候的理解,分辨以下幾句話中哪些是說天氣,哪些是說氣候的。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
A.天氣 B.氣候
2.昆明四季如春。 ( )
A.天氣 B.氣候
3.非洲撒哈拉沙漠,終年炎熱,干燥少雨。( )
A.天氣 B.氣候
4. 在未來24小時,本地區將有六至七級偏北風。( )
A.天氣 B.氣候
5.請同學大家討論天氣對人們日常生活有何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又如何來影響天氣的?
提問:這兩天廈門的氣候什么樣?這種問法對嗎?
教師總結:不對,天氣是指短時間,氣候是指長時間的。
導入 :同學們,我們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氣候特點,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如查閱資料,電腦上網等等,但如果我們要了解某個地區具體某天的天氣狀況,就必須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報。 (板書)三、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降水的強度、風力的大小、空氣的能見度等 等。
1.衛星云圖(板書)
播放近期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前的衛星云圖。提問:誰會看衛星云圖?強調: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雨區,白色的程度愈濃,云層越厚,降水強度就愈大。
。ㄟ^渡)學會看衛星云圖后,要學會看天氣預報圖,要想看懂天氣預報圖,必須學會識別天氣符號。
2.天氣符號(板書)
打開幻燈片,顯示常用的符號。
強調識別:
。1)陽、陰,多云,降雨,臺風、降雪、霜凍、
。2)浮塵,揚塵,沙塵暴,強沙暴
。3)風力的表示:1)風桿,風尾,風旗的認識;2)風的來向就是風向,即在風桿上標有風尾,風旗的一端,如 表示東風, 表示北風。3)風級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風尾表示風為2級,一個風旗表示風力為8級, 東北風力6級,
東南風力8級。(邊講邊畫圖)
3、天氣預報圖(板書)
用電腦打出天氣預報圖,請學生搶答幾個城市的未來24小時的天氣預報,活躍課堂氣氛,加強記憶。
練習:(1)完成課文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與圖中人們進行的活動是否相宜,用制作的幻燈片讓學生搶答。
總結:播放幻燈片對這堂課的內容進行總結
作業 :(1)閱讀課文57頁的大氣環境監測報告收看當晚廈視二套9:20的廈門大氣環境監測報告做好記錄。
。2)鞏固練習:結合今天上課內容收看當晚新聞聯播后的全國天氣預報學會看懂天氣預報圖和衛星云圖,并粗略看懂天氣預報圖。
啟發式導入 法
設問推進法
返回
天氣和氣候
【教學重點】天氣預報圖的使用、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教學手段】
錄像:天氣預報
計算機課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2)天氣形勢圖;(3)各種常用的天氣符號圖;(4)風向示意圖;(5)氣象觀測儀器----百葉箱、溫度計;(6)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圖。
【教學過程 】
。ㄒn出示投影片1)你能夠從投影片中讀出哪些內容?
中央氣象臺城市天氣預報:2002年 05月 28日 20時 至05月29日 20時
城市
天氣現象
溫度(0C)
風向風力
夜間
白天
最高
最低
夜間
白天
東京
多云
多云
25
16
<3
<3
新加坡
雷陣雨
雷陣雨
31
24
<3
<3
卡拉奇
晴
晴
34
27
<3
<3 <
開羅
晴
晴
32
19
<3
<3
開普敦
小雨
小雨
12
5
<3
<3
莫斯科
晴
晴
20
7
<3
<3
倫敦
小雨
小雨
15
10
<3
<3
舊金山
小雨
多云
24
14
<3
<3
紐約
雷陣雨
雷陣雨
25
16
<3
<3
悉尼
陰
小雨
17
10
<3
<3
(最高最低溫度、降水與云、風力風向,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天氣狀況不同等)
(模仿練習)請你仿照投影片內容作本地區的天氣預報,其他同學認真聽,看是否有問題并進行適當的補充(學生活動)(注意天氣預報用語及與當時天氣狀況的基本吻合)
。ń處熤v解)為了更好了解一個地區的天氣狀況,人們制作了天氣圖,在圖中用各種符號和數字表示天氣狀況,你了解它們的含義嗎?
(天氣云圖投影片)(學生活動,說出圖中任一城市天氣預報)
。ǔR娞鞖夥柵c風向示意圖投影片)在天氣圖中,為了更直觀便捷地顯示不同的天氣狀況,人們設計了一些符號(學生辨認,提醒學生注意:風向是指風來的方向,天氣預報中風力較小時一般不在圖中表示)
。ǔ修D)有一個廣州人說他長這么大還沒有看到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訴他何時到何地能看到雪嗎?(開放性問題,學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為什么不看天氣預報,你也能很快地告訴他呢?(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地方的氣候是穩定的,是多年天氣狀況綜合出來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氣預報也可以推測到的)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區的氣候特點嗎?(引導學生主要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說明)這種氣候特征在幾年、幾十年內會有很大的變化嗎?它與我們前面所說的天氣有何不同呢?請你完成下面表格
。ǹ偨Y板書) 引言 天氣與氣候
天 氣
氣 候
定 義
區 別
聯 系
實 例
(教師總結)通過以上討論、分析可以看出,天氣與氣候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
。ㄍ队捌鍟
。ǚ答伨毩暎┱n本想一想P38
【設計思想】
根據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以天氣預報為例,使學生了解天氣預報中包含的主要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用世界天氣為例,主要是使學生有全世界的觀念,而且潛在的可以看出氣溫的分布是時間、空間的分布都有不同的。為后面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進行模仿聯系和天氣預報圖的讀法訓練,以使學生更好的運用天氣預報圖,形成一種從地理角度解釋天氣現象的意識。
第三個環節是從學生實際的生活體驗入手,引入氣候的概念及與天氣的關系,因為后面才學到具體的氣候知識,所以不要更多的講解氣候的內容,重點應放在明確天氣與氣候的關系,能夠正確的辨別這兩個概念即可。
上述各個教學環節,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視日常生活體驗,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但是因為內容繁雜,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加強,使學生產生學習本章內容的興趣。
【板書設計 】
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引言 天氣與氣候
世界的氣候 篇12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地;
2、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
3、了解影響氣候的幾個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學習重難點:
1、世界主要氣候的類型及分布。
2、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學法指導: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個別指導重點點拔。
導學過程:
1、請同學們結合前兩節學習的知識,能說出來“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天氣的特點是什么?氣候的特點是什么?
3、課本p57的A、B、C三幅圖是描述哪些地區的氣候的?
4、其中A、B兩幅圖中,都有“一年到頭”這幾個字,同學們想一想,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還是一般而言呢?
5、人們描述天氣,關注的時間是一天,常用到氣溫、降水、風、云、霧等要素。從圖3.22的談論中看,人們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是多長?一般只注意哪兩個要素?你們能用一句話概括當地的氣候特點嗎?
6、在前兩節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世界上氣溫和降水的地區差異很大,同學們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區溫度高,哪些地區溫度低?哪些地區降水量多,哪些地區降水量少?
7、課本p58,看圖3.23能說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氣候類型。
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類活動對氣候有哪些影響?
達標檢測:
1、課本p58活動題2。
2、課本p59—60活動題1、2、3、4。
3、課本p61—62活動題2、3、4。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采用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得出影響氣侯的主要因素,由淺入深,易化難點。
2、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來有困難,通過小組間的互助學習加深理解。
世界的氣候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明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3.學會閱讀等溫線圖、年降水量分布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年降水量分配柱狀圖、溫度帶圖、干濕地區圖,并能獲取相應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出正確結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及相關資源分析、歸納、總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
【重點與難點】
1.我國氣溫的特點,溫度帶的地區分布。2..讀圖、識圖技能的培養。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讀圖分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看視頻:冬季的廣州和哈爾濱
同一個季節,為什么廣州和哈爾濱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異?導入新課學習。二、新課學習
第一課時
(一)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诤湍拥臏夭(16℃-(-28℃)=44℃)特點:南北溫差大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探尋原因
成因①:緯度位置的影響
中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緯度近50度,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低,晝長越短。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晝長比南方短,太陽照射時間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熱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風的影響
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使北方降溫幅度大。距離和地形對冬季風的消弱與阻擋,冬季風對南方影響小。這些加劇了南北溫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①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②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2.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海口和漠河的溫差(28℃-16℃=12℃)全國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20℃)特點:普遍高溫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夏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晝長比南方長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熱與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國哪里氣溫偏低?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4)總結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氣溫偏低)
(5)拓展延伸:我國南北溫差順口溜
領土面積廣,南北跨度大;冬季溫差顯,北棉南穿夾;夏季普高溫,南北差不大;秦嶺淮河線,零度等溫劃;最寒在1月,高溫在7月。
(6)了解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3.溫度帶
(1)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實際(2)讀圖,了解5個溫度帶和1個高原氣候區位置。(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對號入座: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島、漠河、塔里木盆地它們分別位于哪個溫度帶?(高原氣候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寒溫帶、暖溫帶)
(5)體會我國氣溫南北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1.水果
拓展延伸:中國各個溫度帶的主要植被2.房屋
3.農作物及其熟制
總結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氣溫分布特點,那么你知道我國降水的情況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課時
(二)東西干濕差異顯著1.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從整體看,降水的空間分布均勻嗎?(不均勻)(2)觀察分析
圖中的等降水量線有幾個數值?(如圖)
圖中等降水量線數值變化的方向有何規律?(如圖)降水空間分布特點:(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過的地方(4)了解我國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時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南北四個城市的季節差異”圖,回答問題標出四城市降水較多的月份(如圖)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圖中從南向北圈出這四個城市(如圖)
總結: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早;長;晚;短;晚;早)
世界的氣候 篇14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掌握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溫帶地區氣候的分布。
掌握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各氣候類型的氣溫變化和降水特征。
能根據某地氣溫降水資料描述氣候。
能力培養
通過對氣溫降水柱狀圖閱讀分析,培養學生視圖、析圖等用圖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氣候的分布、特征。
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以外的數據資料來分析判斷氣候類型。
教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熱帶的氣候類型
情境導入
出示四幅不同的熱帶自然景觀圖,這些不同的景觀是由于不同的氣候形成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世界各地的氣候差異。
課前熱身
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圖,整體認識熱帶氣候的分布。
教師講述:
習慣上,人們按照地球上垢“五帶”來稱呼氣候,但這樣并不具體?茖W家則主要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利用氣溫和降水來研究熱帶地區的氣候特點。
互動1
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圖(突出體現熱帶雨林的氣候)
師:同學們試著表述熱帶雨林的分布情況。
生:分布在赤道附近。
明確: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馬來群島等地。
互動2
師:下面我們利用圖中氣溫、降水資料,來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先注意氣溫的高低和氣溫的變化怎樣。
生:氣溫高,但變化不大。
明確:熱帶雨林氣候 的氣溫特點是:全年高溫,在26攝氏度左右。
師:再看圖上各個月份的降水量和年總降水怎樣。
生:多數月份的降水多。
明確:全年高溫多雨。
互動3
師:根據書中熱帶草原氣候圖,看看其分布怎樣?
生:分布在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
明確: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
互動4
師:下面我們根據圖中的氣溫、降水,來分析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大家觀察討論。
生:全年高溫,降水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明確:熱帶草原氣候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降水集中在6-9月。
互動5
師:請同學們表達一下熱帶季風氣候的分布情況。
生: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明確: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互動6
師:下面我們利用圖中的氣溫、降水來分析季風氣候的特點。
生:全年高溫,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
明確: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互動7
師:學生根據下表填空。
氣候分布 氣候特征 自然景觀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
熱帶季風
熱帶沙漠
達標反饋。
學習小結
內容總結:見上表
方法歸納:從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等圖中獲取地理信息。
世界的氣候 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記住世界主要熱帶、亞熱帶氣候類型的名稱
(2)能在地圖上說出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分布規律和主要分布地區
。3)記住各種熱帶、亞熱帶氣候的氣候特征
2、能力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正確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特點。
3、情感目標:
認識到氣候與環境的關系,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重難點
各種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分布及特點
教學過程
。ㄒ唬、新課導入
(二)、熱帶氣候類型
1、介紹熱帶的位置(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廣大區域)
2、熱帶雨林氣候
a、出示熱帶雨林氣候的氣溫曲線與月降水量柱狀圖
b、通過看圖教學生總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
全年高溫多雨
c、出示熱帶雨林氣候的世界分布圖
d、通過看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圖來總結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區域
赤道附近:(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期中以亞馬孫平原雨林氣候面積最為廣闊,并介紹“地球之肺”。
e、看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景觀圖加深對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講解熱帶地區的其他幾種氣候類型
世界的氣候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2.通過“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教學,使學生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地域觀念、災害意識。
知識和能力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4.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的空間概念。
5.培養學生初步學會通過讀圖,分析某一地區氣候特征的能力。
教學重點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教學難點1.緯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
教學設計
復習提問:
1.在熱帶、溫帶、寒帶分別有哪些氣候類型?
2.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是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溫和降水出現地區差異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氣溫和降水的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因此,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也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板書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對于本段教學內容,要圍繞課本P59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讀圖、討論、運用舊知,分析歸納,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1.投影展示課本P60圖3.24“兩地氣溫、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師先指圖說明其是“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的組合,圖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個月,圖的左側是氣溫刻度,右側是年降水量刻度。
閱讀時以“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的方法和要領進行分析判讀。然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討論分析一地的氣溫是什么特點?降水是什么特點?組合成什么樣的氣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屬于何種氣候類型?并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組的代表發言交流、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甲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A地的氣溫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過20xx毫米。因而該地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該地位于赤道地區,緯度位置低,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甲圖
3.把教室比成是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學生分成三部分,兩邊的學生分別位于大陸的東岸和西岸,中間的學生位于大陸內部。各組由于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分別討論本組形成了哪些氣候類型?并結合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的特點,說說各氣候類型的特征。
4.各組代表發言、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乙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由于地處同緯度的溫帶地區,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海高陸低。但是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東西兩岸地區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東岸,形成的是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溫帶季風多。
乙圖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西岸,形成的是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前者的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后者的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位于溫帶的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形成的是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5.讓學生觀察課本P60圖3.25,指出A坡屬于(迎風坡),B坡屬于(背風坡),降水多的是哪個坡?(A坡)。教師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丙圖,加深學生認識和體會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丙圖
6.組織學生先獨立完成課本P10活動4,然后讓3名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和做題思路,大家評判補充。
。1)青藏高原緯度較高,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
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緯度位置:海南島緯度低,氣溫高;而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較濕潤。(海陸位置:二者雖同處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陸內部,距海較遠,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陸東岸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板書
三、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候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關系密切。這里的教學,通過從學生的自身體驗出發,實例討論分析,讓學生認識體會不同地域,由于氣候條件不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也不一樣。
1.學生從自身體驗出發,結合當地的實際,列舉一年內的不同季節,人們在衣、食、住、行以及農業生產方面有什么不同。學生相互交流、補充,教師引導評價。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1活動1,分成學習小組,談談這是氣候對人類活動哪方面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正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選一個代表概括大家的發言,在全班進行交流,如果能選用當地的實例或讓學生結合自己家里的變化等,學生的感受會更深。通過討論交流,教師的引導點撥,使學生認識氣候對人類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生活受氣候的限制越來越小。
3.讓學生閱讀課本P61“水稻種植與氣候”。結合自己對當地氣候條件的了解,結合水稻的生長習性,看看當地適合不適合種植水稻,使學生認識氣候對人類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
4.用兩個學生扮演小強和小明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他倆的愿望能不能實現,為什么?通過討論交流,教師評價點撥,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不能簡單地把甲地區的樹、農作物移到乙地區,不能憑主觀愿望做事,人類的活動必須要符合自然規律。
5.組織學生閱讀活動3,然后把學生分成兩組,并結合當地發生過什么樣的自然災害,造成哪些損失或危害,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根據雙方辯論的情況,教師要適時啟發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是對人類危害而言的。否則只是自然現象,成不了災害。沙漠地區,荒無人煙,長時間不下雨,對人類來說造不成危害,所以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
而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就不同了,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經濟發達,又是我國的主要農業區,一個月不下雨,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就要受到影響,造成損失。同理,就是同樣等級的災害,在人口密集或經濟發達區造成的損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經濟落后的地區大得多。
通過對實例的辯論、分析,使學生自己去體會氣候異常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培養學生的災害意識。
6.投影展示漫畫欣賞:“地球出汗了”。地球為什么出汗了?
讓學生閱讀課本P62“氣候變暖”。然后組織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討論:地球為什么出汗了?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應該怎么做,我們應該怎么做。
讓學生自由發揮,不要作過多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所以,人類應該理性地控制對氣候有負面影響的活動。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和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這些實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認識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一方面要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特別是氣候變暖已成為人類普遍關心的環境問題,要保護好大氣環境,這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作為新世紀未來的青年,同學們也要積極投入行動行列。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課堂的討論,以及通過調查、查找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地理小論文。一星期后,組織一次論文交談評比活動。
世界的氣候 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培養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布圖的能力。
。2)了解我國各溫度帶及干濕地區的主要分布地區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中國氣溫的時空分布及原因
課程引入:之前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國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解釋了河流的流向和水電站的分布。那請同學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生活現象又和哪個地理要素有關呢?
出示我國不同地區衣、食、住的景觀圖片。
承轉過渡:剛才看到的這些現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對,就是氣候。那么從今天起,我們就來學習自然環境中的第二個要素,來了解──中國的氣候。
回顧展望: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關氣候的一些基本知識,氣候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呢?──氣溫和降水。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中國的氣溫。
感受氣溫:說到我國的氣溫,小明是深有體會,他每年冬天都要從海口回哈爾濱老家過年,體驗著沿途的氣溫變化,服裝也從短袖一點點加到了羽絨服。
有了這樣的經驗,他暑假準備回哈爾濱的時候呢,就有備而回,也帶了羽絨服。可是他這次沿途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這兩次經歷說明了什么?我國南北氣溫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區別?──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溫差小。
這個結論是咱們感受出來的,接下來咱們用專業點兒的地圖驗證一下──等溫線分布圖。
讀圖歸納:出示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讀圖要先讀圖名,這兩張圖分別是什么?左邊是我國1月的平均氣溫分布圖,右邊是我國7月的平均氣溫分布圖。那咱們先來看一下我國1月的氣溫分布情況。
1.1月氣溫分布
總體趨勢:
引導學生閱讀我國1月氣溫分布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注各等溫線。
大家根據等溫線數值變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我國1月氣溫從南向北遞減。
特殊線:
在遞減的過程中,有一條等溫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條等溫線有著重要意義。──0℃等溫線
它大概穿過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從圖上可以看到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冬季這條線以北,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會結冰,而這條線以南,平均氣溫在0℃以上,河流不會結冰。
轉承:讀氣溫分布圖,先看總體趨勢,然后再來找極值。
大家看,黑龍江北部最低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30℃左右,1月我國最低平均氣溫呢就出現在這里,是黑龍江漠河,最低達到過—33、3℃。
再看海南島氣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學們可以計算一下我國1月南北溫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很大。
那咱們再來看一下夏季的氣溫分布情況。
2.7月氣溫分布
總體趨勢:
閱讀我國7月氣溫分布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注各等溫線。
夏季等溫線分布明顯稀疏了很多,說明什么呢?──氣溫變化并不劇烈。
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全國氣溫的地方,這時全國氣溫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魯番盆地。
這時16℃以上的范圍,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的低溫區在哪呢?──青藏高原。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國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我國冬夏兩季氣溫的分布情況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溫差大,而夏天則普遍高溫,這是為什么呢?咱們先來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數據: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1、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呈現怎樣的變化規律?
2、三地晝長時間呈現怎樣的變化規律?
3、由以上兩個分析,你得到怎樣的結論?三地獲得熱量如何?
──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并且晝長時間逐漸縮短,所以獲得熱量自南向北逐漸減少,使得冬季南北溫差大。
引導: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南北溫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們經常能聽到天氣預報報道刮什么風?──偏北風。
出示冬季風示意圖。
這是我國冬季的盛行風,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帶來寒冷的空氣和降溫,對我國南北氣溫影響有什么不同?──北方距離冬季風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響較小,這也就進一步加劇了南北溫差。
承轉過渡: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那為什么夏季溫差小呢?我換一組數據就能說明問題。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數據: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學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但晝長時間逐漸增長,所以南北獲得熱量差異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以上我們分析了我國氣溫的分布及成因,根據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再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就劃分了不同的溫度帶。咱們來看一下溫度帶的含義和劃分標準。
概念明晰:
介紹溫度帶的劃分指標和積溫的概念。出示溫度帶劃分表。
按照這樣的標準劃分出的溫度帶,將我國劃分為這樣一些區域,大家根據剛看到的個溫度帶的積溫數據,看看能不能在對應的區域填上相應的溫度帶名稱。
特殊線:請同學們看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和哪條線很像呢?──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對于溫度帶,咱們特別容易把它和熱量帶混為一談,比如“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中的熱帶和地球上五帶中的熱帶在我國的范圍一樣嗎?──它們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五帶是熱量帶,按照獲得熱量的多少以緯線來劃分的;而溫度帶是根據積溫劃分的,更多地考慮了農業生產的實際,和農業、作物的熟制相關。
讀圖判斷:
1、不同溫度帶的熟制分別是什么呢?
2、不同溫度帶盛產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們看到,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氣溫因素的影響,因此可以用溫度帶的劃分來確定分布。
課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濕地區的景觀圖,請大家課后思考。
1、這幾張圖片分別對應在哪個點呢?
2、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呢?
《第二節氣候》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清華附中伊娜
學習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培養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布圖的能力。
。2)了解我國各溫度帶及干濕地區的主要分布地區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降水的時空分布及原因
溫故知新:
1、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原因。
2、溫度帶填圖。
3、回顧特殊分界線──秦嶺─淮河。
承轉過渡:上節課給大家留了思考題,這些植被都對應哪個點呢?(移動圖片到對應點)
那大家說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降水,好咱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我國的降水情況。
提問引入:咱們先來看看幾個城市的降水情況。
根據幾個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同學們覺著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不同:從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點:變化趨勢相同,夏季多雨。
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異很大,且時間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我國的降水會集中在夏季呢?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國冬夏季風示意圖和對比表格
問:大家能否根據這組資料來解釋下這一問題?(一邊分析,一邊完成表格。)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和季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我國地處世界大陸──亞歐大陸,面臨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海陸性質差異明顯,因此每年夏季我國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來自大洋的風,溫暖濕潤,帶來豐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寒冷干燥,使我國降溫減濕。所以我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轉過渡:咱們再來看這幾個城市的降水,雖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體持續的時間又不太一樣,各地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月份明顯不一致,能據此總結出雨季分布規律嗎?──越向北雨季越短。這又是為什么呢?還是和季風有分不開的關系。
2、東部雨帶的推移
演示我國東部雨帶推移示意圖
冬季我國大陸一直被冷空氣控制,到五月夏季風開始從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冷暖氣流相遇,這時就會發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鋒面雨(轉PPT)──因此隨著南部暖氣團勢利的逐漸加強,我國東南地區自五月起就進入到了雨季。
隨后,暖氣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夏季風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風北上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雨帶隨之向北擴大,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在長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
之后,夏季風繼續北上,七八月到達華北、東北地區,全國降水達到最多,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卻處于下沉暖氣流的控制之下,出現了伏旱天氣。
進入九月,冷氣團勢力增強,暖氣團勢力減弱,夏季風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區,10月,徹底退出我國,我國雨季結束。
歸納總結: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示意圖
承轉過渡:由于季風的不穩定,我國降水不僅存在著季節的變化,年際之間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穩定。
3、降水的年際變化
簡述年際變化概念
出示我國北京1951~20xx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標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這兩年可能的夏季風進退情況。
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轉過渡: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夏季風,也看到了季風對我國降水時間分布的影響,那在這樣夏季風的影響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又會是怎樣的.呢?大家能推測一下嗎?──東南多西北少。實際是不是這樣,咱們來印證一下。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布):
出示我國年降水量動態分布圖,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區域和界限,學生總結降水分布規律。
──因夏季風的影響,在夏季風從東南進入西北內陸的過程中,隨著距離的增加,不斷受到山脈的阻擋,因此影響越來越小,所以我國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承轉過渡:由此我們再次印證了我國不同地區降水情況不同,根據我國不同地區降水的多少和蒸發的情況,把全國劃分成不同的干濕地帶。
概念解析:
出示我國干濕地區分布圖──我國共分為四類干濕地區,分別是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和干旱區。
對照干濕地區分布圖和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將各地區和其降水量范圍連起來。
讀圖判斷:一個地區的干濕狀況不同會影響到植被的種類和農業的類型,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四幅景觀圖,分別屬于哪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植被以森林為主,耕地以水田為主。
半濕潤區──植被以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區──以溫帶草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牧區。
干旱區──遠離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廣布。
課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幾個干濕地區的分界線,有沒有哪個你覺著特別熟悉的?──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此線都是哪些分界線?有怎樣的地理意義?此線南北又有怎樣的不同?請大家課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