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 亞 第一節 概 述
要求學生在“中亞地形”圖中找出額爾齊斯河,從外流河概念人手,啟發學生說出額爾齊斯河是中亞地區的外流河。
向學生介紹里海。
從氣候與河流的相互關系人手,啟發學生認識到:在干旱氣候的影響下,中亞地區應多
內流河和內流湖并進而得出:中亞地區內流區域面積廣大。
[板書] 3、經濟活力
(1)咸海環境的變遷,指導學生閱讀“讀一讀”“咸海的變化”,了解環境變化及咸海成因,討論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
過去——漁業基地,生機勃勃。
變遷
變遷 現在——水面縮小,魚類絕跡,鹽度增加 氣候惡化,死氣沉沉
成因:人口增長,盲目開墾,用水劇增。
改良:控制人口,科學種田,節約用水。
初步使學生了解“人類活動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的道理。
(2)看圖11、6“中亞主要礦產和農業生產分布”圖,說出:中亞的煤、鐵、石油、銅、棉花、小麥、畜牧業區主要分布在哪里?
采用一邊在地圖上找一邊連線的方法進行。(課前在小黑板上寫好或制好投影片,課堂
上由學生畫線。)
a、煤 a、哈薩克斯坦北部
b、鐵 b、哈薩克斯坦北部,吉爾吉斯斯坦
c、銅 c、里海沿岸,烏茲別克斯坦南部
d、石油 d、哈薩克斯坦中部
e、棉花 e、整個中亞地區的中部和南部
f、小麥 f、圖蘭平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
g、畜牧業 g、哈薩克斯坦南部
(答案:a—b,b—a,c—d,d—c,e—f,f—g,g--e)
(3)重點說明:中亞人民利用自然、發展生產的成就:烏茲別克斯坦盛產棉花,被稱為“白金之國”。
中亞是世界上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產棉基地。
小麥、棉花和畜產品可供出口。
(4)中亞的原料與工業發展
①農業原料——棉花、羊毛、肉類、棉毛紡織、地毯編織、畜產品加3232業。
②礦產原料一- 、鐵、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采礦、冶金、軍事工業。
工業分布接近原料產地。棉毛紡織工業、畜產品加工業、采礦工業、冶金工業、軍事工業等輕重工業都較發達。木材缺乏,機械制品及一些輕工產品需要進口。
[板書] 4、居民和主要城市
要求學生在地圖上辨析并能填圖。
(1)出示“中亞地區主要民族人物”圖,讓學生認識各民族服飾,了解中亞地區的民族構成。
(2)出示“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圖片,讓學生認識伊斯蘭教清真寺,了解伊斯蘭教在中亞地區的重要性。
(3)出示“塔什干城市景觀”圖片,說明:中亞是多民族地區,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