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答:因為它們的成熟周期短、產量高。
師:對。正如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徐光啟所說“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糧”。所以不僅明朝,清朝也大力推廣種植這些高產農作物,以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
教師可根據以前的教學內容或自身的教學風格導入新課教學。
屏幕顯示幻燈片1:
《明太祖的休養生息政策》
板書:(農業)
引種高產農作物
屏幕顯示幻燈片2:
《徐光啟對甘薯的評價》
師: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明清時期的手工業也得到較快的發展。明末科學家宋應星在其編著的《天工開物》中,就記載了紡織、陶瓷、采礦、冶金等18種手工業的發展,其中有許多先進的生產工藝當時歐洲還未發明呢!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有關這方面的錄像資料。
師:當年鄭和下西洋所帶的物品中,最受外國人歡迎的就是絲綢和青瓷碗盤,F在請思考一下:明朝時手工業技藝的先進、手工業品的暢銷說明了什么?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
1.當時中國科技仍較發達;
2.中國的商品有一定的銷售市場。
師: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使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師:所謂商品是為交換而生產的物品。商品經濟是以生產商品為特征的經濟關系。
師:那么,明清時期商品經濟活躍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板書:(手工業)
板書:技藝先進
放錄像。
學生可能只回答得出生產技術高超,產品質量好,受人們歡迎。
板書: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商業)
屏幕顯示幻燈片3:
《商品、商品經濟的解釋》
對與歷史教學有關的名詞、概念教師要及時解釋。
一、商品種類增多。農民和手工業者生產的糧食、棉布、絲綢、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場成為商品。
二、城市繁榮。明朝商業城市很多,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運河兩岸,交通十分發達。而北京和南京不僅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請看反映北京繁華景況的《皇都積勝圖》(教師略釋)。再請看反映明朝南京繁華景象的《南都繁會圖》,街市上店鋪林立,店鋪前懸掛著招牌,有的寫著“西北兩口皮貨發客”,有的寫著“東西兩洋貨物俱全”等,這說明當時的南京除銷本地產品外,還銷售哪些產品?
答:還銷售來自外地甚至海外的商品。
師:再請仔細看《南都繁會圖》,有一個類似于今天銀行的“萬源號通商銀號”及其他的銀號、當鋪等,這說明了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師:明清時期,無錫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受人歡迎的物品,如惠山泥人、清水油面筋、醬汁排骨等,其中米和布的商業貿易尤其發達,四方客商,云集無錫,交易繁忙,使當時的無錫享有了怎樣的稱譽?請看《無錫歷史》上冊第89頁和第99頁的描述。
答:“米碼頭”和“布碼頭”。
師:無錫的“米碼頭”和“布碼頭”造就了大批精明的無錫商人,但當時中國最有名的商人卻是晉商和徽商,他們除經商外,還直接投資于手工業生產,成為了早期的資本家,F請看課本107—108頁有關明朝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部分,并思考、討論第4個預習題,時間3分鐘。
這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明朝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導致產品增加,投入市場,成為商品這一思路思考。
屏幕顯示幻燈片4:
《明朝中后期工商業城市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