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屏幕顯示幻燈片5:
《南都繁會圖》部分,將“活動與探究”引入課堂教學,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加歷史學習的趣味性。
在歷史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聯系鄉土史,讓學生有意識地關注同一時段有關的家鄉發展情況,可收集相關圖片、實地資料,也可實地探訪,等等。
師: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何時?何地?何行業?
答:明朝中期以后。
蘇州、松江等地。
紡織業。
師:資本主義萌芽的典型表現是什么?
答:“機戶出資,機工出力。”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答:機戶出錢購買原料和織機,機工出賣力氣為機戶干活。
師:機工在什么地方為機戶干活?
答:機房。
師:機房是進行紡織生產的場地。
師:那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帶的紡織業中會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呢?
學生回答時教師引導:
1.男耕女織本就是封建社會中國農村傳統的經濟生活;
2.明朝農業的發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購買力,也使江南地區剩余的務農勞動力轉而專門從事棉紡織業;
3.唐宋以后,江南已成為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來就是中國的紡織基地,有從事紡織生產的優良技藝、專門人員和銷售市場。
假設你是明朝時的一位“機戶”或“機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將是怎樣的?你最大的夢想是什么?
現請思考一下,機戶雇傭機工替他生產,付他工資;機工們干了一天的活從機戶那兒領取工資,是否合理、公平?為什么?
在學生回答時教師引導:
剩余價值是機戶發家致富的奧秘。他們之間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生產關系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所以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就是雇傭工人。
師:當時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工場手工業,它是從手工業到機器大生產的一個過渡,是資本主義的萌芽;且從涉及的地域、行業等來看,它還只是在封建社會內 “孕育”著;即使到了清代有所發展,就全國范圍而言,資本主義萌芽在整個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當時仍占主要地位。但資本主義萌芽這種新因素的出現及其長期的緩慢發展狀態卻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進入了衰弱時期,它已不可能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了。
師:14~16世紀,歐洲的一些國家,如意大利、英國等也相繼出現了工場手工業性質的資本主義萌芽,且發展相當迅速,這與其政府的推動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國政府對資本主義的發展采取的是怎樣的對策呢?請閱讀課文108—109頁的“‘閉關鎖國’的政策”一目,思考并討論第5個預習題,時間3分鐘。
板書:
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出現
時間
區域
典型表現
板書:
明朝中期以后
江南一些地方
機戶出資
機工出力
板書:
機房
(手工工場)
提出該問題是要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請幾位學生回答,互為補充,并多加鼓勵。
讓學生自由發揮或以小品表演的形式進行。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歷史,感悟生活,對表現好的學生要表揚。
引導學生關注、討論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剩余價值問題。
板書:
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資本家)
(雇工)
屏幕顯示幻燈片6
《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板書:
二、清朝的“閉關鎖國”
師:清朝前期實行的是怎樣的對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