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家庭
——家庭的演變發展(板書)
(1) 血緣家庭: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家庭形式。在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經過了長期經驗的積累,認識到不同年齡人的生理差別,逐漸選擇了年齡相近的青壯年兄弟姐妹相互通婚,這時,姐妹是兄弟的共同妻女,兄弟是姐妹的共同丈夫,夫妻都有共同的血緣。
(2) 伙婚制家庭:原始社會發展到中后期,由于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不得不分裂為幾個族團,開始了個族團之間通婚的群婚。
(3) 對偶家庭: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種家庭形式。這種家庭由一對配偶在對偶婚的形式下結合而成,所生子女歸母親所有。但不是長久的,其結果是除了生身的母親之外,又明確了生身的父親。
舉例:看圖《摩梭婦女》,介紹小字材料。
(4) 一夫一妻制家庭:一男一女結合的婚姻和家庭的形式,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并適應于整個文明時代。特點:
a. 男子的統治
b. 婚姻的不可離異。
(過渡)在一夫一妻制家庭中,家庭的形式也經歷了許多變化。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
(1) 核心家庭=父母+未婚子女
(2) 直系家庭=父母+一對已婚子女
(3) 聯合家庭=父母+兩對以上已婚子女
(4) 單親家庭=父(母)+未婚子女
(看圖片,舉例子來理解)
(延伸)新的社會產生了新的家庭形式——丁克家庭(dink)
(提問)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呢?事實上和我國人口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我國的家庭人均人口數在逐年減少,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年代(時間) 平均家庭人口數
戰國時期 4人
唐朝(760年) 8.97人
1920年 5.24人
1971年 4.84人
1980年 4.54人
1990年 4.00人
1997年 3.64人
XX年 3.63人
(師)先看圖,同學們說,這幅圖展現的是哪一個時期的家庭啊?
——現在
(提問)那么,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歷史中,是不是家庭的模樣都是這樣呢?
——不是
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
母系氏族公社:婦女在家庭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父系社會: 家庭的主軸不是夫妻,而是父子,婦女的地位從屬于男子
現代社會:夫妻之間
父母與子女之間 平等(彼此尊重、相互照顧)
兄弟姐妹之間
(穿插小故事)曹植和《七步詩》
(總結)板書
(布置作業)學生自備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