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教案一、二單元
指導學生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來描繪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示意圖,并請部分同學展示,并說出名稱。
出示空白世界地圖,請學生說出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與名稱。
二、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藍色的寶庫。海洋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引導學生討論海洋對人類的影響、與人類的關系。展示澳門填海造陸動畫。
[學生討論]
教師展示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白令海峽和瓊州海峽地圖,要求學生指出它們所溝通的海域。引導學生歸納海峽的共同特征。
請學生自己來說明海峽在交通上的作用,引導學生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形容海峽的重要性,體會海峽具有的重要交通意義。教師應做鼓勵性的評價。
[課外延伸]浩瀚的海洋以其豐富的資源影響著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從海洋中的索取也越來越多,給海洋帶來了嚴重的問題。
展示圖片《城市向海洋排污》《海洋環境的污染》《海洋垃圾1》《海洋垃圾2》《赤潮1》《赤潮2》《赤潮3》《赤潮4》《赤潮5》《赤潮6》(根據課堂時間情況有選擇地展示)等,播放石油泄露,使學生了解海洋中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造成海洋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和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明白人地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總結:陸地和海洋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環境,人類的生活、生產離不開它們,我們要愛護藍天碧水和足下的土地。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我們的明天更燦爛。
第二單元 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三課 世界大家庭(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5. 說出三大人種的特點,樹立正確的種族觀。
6. 能夠在地圖站指出三大人種主要分布地區,說明其分布特點。
7. 初步理解環境對人種形成和分布的影響。
【教學重點】 三大人種的特點與分布地區。
【教學難點】 世界人種分布特點的成因。
【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2課時,“不同膚色的人們”為第1課時。
【教學設計】
一、 不同膚色的人們
[奇石導入]老師這里有三張三峽奇石的照片(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大家能看出象什么嗎?
[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你們看,這三塊奇石象不象三大人種啊?你能說出哪一塊是黃種人?哪一塊是白種人?哪一塊是黑種人嗎?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呢?
[學生回答]
那么,除了膚色不同以外,三大人種之間還有什么外表體貌上的不同嗎?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不同的特征?并展示黃種人1、黃種人2、黑人1、黑人2、白種人1、白種人2的圖片。
[學生討論]
人種 外 貌 特 征
黃色人種 黃色的皮膚,烏黑通直的頭發,臉龐扁平
黑色人種 皮膚黝黑,頭發烏黑卷曲,臉龐平,嘴唇厚
白色人種 膚色白,頭發彎曲而金黃,鼻梁高,嘴唇薄
小結:由于過去人類受到自然環境的束縛,不同的人群長期生活在互相隔離的不同自然環境中,在外貌和體質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適應性特征,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種。
播放日本、巴哈馬、希臘雅典三段錄像,并聯系世界人種分布圖,看看分別是什么人種?
日本――黃色人種,巴哈馬――主要是黑色人種,希臘――白色人種。
根據地圖,進一步思考:三大人種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世界人種分布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