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集權的強化
努爾哈赤(1552~1626),姓愛新覺羅。先祖受明冊封,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努爾哈赤19歲分家自立,因所得家產極少,只得自謀生計,親自上山采松子、挖人參至撫順馬市去交換,經常接觸漢人。曾一度投到明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帳下,受到軍事訓練,受漢文化影響很深。1583年被明朝授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成為建州女真的首領。此后他用XX年的時間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接著,又用武力統一了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長白山東北的東海女真。在統一過程中,他創建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創制滿文。16XX年建立金國,史稱“后金”,定都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建元天命。薩爾滸戰役之后,攻占撫順、開原、鐵嶺等地。1625年遷都沈陽。1626年進攻寧遠(今遼寧興城)受傷,不久死去。努爾哈赤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統一了女真各部,對滿族初期的歷史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皇太極(1592~1643),即清太宗,努爾哈赤之子。后金時,以戰功兼轄八旗中的正黃、鑲黃二旗,勢力強大。努爾哈赤死后,受諸王擁立,1626~1643年在位。即位后,他重視農業生產,把滿洲貴族所屬的一部分奴隸編為民戶,頒布保護農業的法令,要求各級官員和各牛錄督促農務,注意“地利”“土宜”。積極吸收漢文化,翻譯漢文書籍。仿照明制,設置內三院、六部,開科取士,任用漢官。自掌正黃、鑲黃、正藍三旗,加強專制統治。他用武力繼續完成對黑龍江和吉林東境女真各部的統一;征服了蒙古,使之臣服于后金;于1634年、1636年……多次從長城突入關內,并攻占了除寧遠以外的關外大片土地。1636年改國號為清,稱皇帝。又增編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進一步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
[拓展閱讀]吳三桂,祖籍高郵人,后遷入遼東,父子均為明崇禎帝年間的重臣,吳三桂為明山海關總兵,明末農民起義時,雖然不甘心讓農民起義軍來“均田免糧”,但也不敢與農民軍真正交鋒,因此,當吳三桂接到崇禎帝讓其入京保衛的命令,走到豐潤時,聽說京城已被義軍攻破,就急急忙忙逃了回去,不久,李自成派降將唐通給他送來了其父吳襄的勸降和犒銀4萬兩,并召他入京,另派兵將代他守關。他接受了犒銀,但卻屯兵九門口,為自己留下一條后路。然后,才慢慢地向京師而行,當他剛走到灤州時,聽逃來的家人密報,說其家產被抄,父親被囚,愛妾被擄,便氣得怒發沖冠,馬上掉頭返回山海關,擊走了李自成派來的兵將,并決心和農民軍決一死戰。明末清初大詩人吳偉業曾作過一首《園園曲》。其中一句“沖冠一怒為紅顏”說的就是吳三桂不顧民族大義“泣血降清”的這段故事,后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從而開創了清王朝對中國達280年之久的統治,之后吳三桂跟隨清軍平定全國,成為鎮守云南的平西王,但后來發動分裂祖國的“三藩之亂”被康熙帝予以平定,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重點來學習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一目的內容。
[板書]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軍機處的設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本目的內容,看后回答問題。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清朝初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樣的?
[學生回答]清朝初期,中央政權大體采用明朝的制度,設置內閣和六部,還保留著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一經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