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及答案全冊2
自主學習: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下列各題:15分鐘
1.人物:①圖1是儒家學派創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③百家爭鳴的墨家的創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圖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圖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圖2 圖3
2.時間:①處在_________時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孫武。
②處在_________時期的有墨子、孟子、莊子和韓非子。
合作探究:
1. 請給孔子先生做一個名片,那我們該如何介紹呢?
2..我們班同學名字或你周圍親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沒有帶“子”的?
3.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鑒?
活動背景:春秋戰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一時間思想文化空前活躍,諸子百家競相爭鳴。但是,諸子思想紛繁復雜,一時難以疏理清楚。
活動安排:
1、各歷史小組選擇一個學派,然后搜集相關資料。
2、閱讀和研討,看看其思想在當今社會中有哪些借鑒意義
3、各小組分別發言,大家共同探討諸子思想的借鑒意義。
精講點撥:
1.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張:核心是“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愛人”,人與人應相親相愛;應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殘暴的統治和任意刑殺。
(2)教育成就:興辦私學,打破了奴隸社會的“學在官府”局面。廣收門徒,擴大了受教育的對象;采用“因材施教”,啟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法,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傳授“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態度上,強調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在文化方面的貢獻:孔子晚年,根據魯國歷史編成《春秋》一書。
(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后來,孔子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
2.(1)思想家老子
①時代與稱謂: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②辯證法思想體現: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老子善于從正反兩面思考問題。
③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④著作:老子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一書里。
(2)百家爭鳴
①時間:“百家爭鳴”開始于奴隸制瓦解的春秋時期,鼎盛于新興地主階級登上統治地位的戰國時期。
②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特別是戰國時期,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封建社會逐步形成,社會正在經歷著一場變革,階級關系發生巨大變化,新舊勢力的斗爭十分劇烈。經濟和政治領域的變革和斗爭,必然反映到思想領域來。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出發,對當時社會變革,發表不同主張,互相展開爭論,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