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3
認真聽,吸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的興趣。
學生認真研讀教材
講授新課
一、 少數民族的內遷
1、看地圖冊,明確東晉南朝時,北方、西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內遷,看清楚內遷各族的位置和名稱,在本子上寫畫五個少數民族的名字。讓學生猜猜:為什么這一時期會出現少數民族大規模內遷的情況?教師稍著講解,這時北方寒冷干潮。
2、東晉北朝時,哪個少數民族的影響最大,為什么?
3、總結一下,北魏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
學生認真聽講,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老師的問題指導下再讀教材,并作下筆記。
討論,請學生看書作答。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教師:細讀教材94—96頁,看看有哪些內容?
小結:背景——措施——影響,學生落實在書上。
2、課堂討論:北魏孝文帝卻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漢族姓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3、看遷都圖,請學生講述遷都的故事,討論:他為什么要如此辛苦的把都城遷到洛陽,遷都成功有什么好處?
4、孝文帝為了吸收漢族文化,采取了那些措施?請勾畫下來,然后我們來開展課堂競賽,看誰背得又快又準確?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自己課外了解的知識談看法。后歸納整理,突破難點。
分組討論,通過討論歸納的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孝文帝遷都原因和經過。
分析教材,落實知識,感受教材,提高興趣。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教師投影“北魏墓出土的石硯”、“北魏墓碑上的書法”、“身穿漢族服裝的鮮卑貴族形象”,說明了那些問題?
2、在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對漢族有沒有影響,有什么樣的影響?
3、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北魏孝文帝,如何評價孝文帝改革?
仔細看圖回答,理解影響北魏時期漢族服裝、文化對北方少數民族有很大的影響。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并記下筆記。
課堂小結:學生自由發言總結 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匯報
【教學后記】
第17課 青銅工藝的杰出成就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青銅器的主要成分和最主要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理解“青銅時代”的含義幾歷史地位。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指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探究和分析,使學生理解青銅文明的實質,培養和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了解青銅珍品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器。
難點:青銅的含義、成分及鑄造工藝。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搜集家中的香爐;重讀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世紀寶鼎》一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中國人民送給聯合國成立50周年的生日禮物巨型青銅器“世紀寶鼎”圖片,由學生介紹其特點[三足雙耳,腹略鼓,四周有商周紋飾,浮雕獸面,云紋填底]。教師和學生一起找出與鼎有關的成語:三足鼎立、鐘鳴鼎食、人聲鼎沸、一言九鼎等。
教師點明:鼎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發展到今天已變成燒香的工具[看搜集到的香爐]。最早的鼎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用途?它是怎樣制造的?讓我們一起去解開那神秘的一頁。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