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3
二、能力和方法:學習從歷史人物的言論中提取有用信息、認識其思想的方法。學習評價思想家的基本方法,著重培養和提高歷史人物評價能力。培養和提高閱讀和理解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祖國優秀文化遺產;通過認識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重點:孔子及其對中國古代教育的貢獻。“百家爭鳴”的含義及代表性思想家。
難點:1、孔子的政治思想。2、“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3、戰國各學派的基本觀點。
【課前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孔子與諸子的故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不管是科學技術、還是學術思想,群星璀璨,光耀千古。西方社會學家稱,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有長足的發展,還得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去尋找智慧。引入。
燃起學生的熱情
二、孔子
1、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公認的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指導學生觀察書上關于孔子的介紹。然后叫學生介紹孔子的生平及事跡
2、要求學生讀書,找出“歷史上怎么樣評價孔子?”后叫學生仔細地閱讀教材,再說為什么這樣評價他呢?
3、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論語”中的話,理解“仁”的含義。然后教師簡介后來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時代,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的一些情況
4、引導學生理解孔子關于教育的作法的意義所在。并引導學生閱讀小字,以理解因材施教。
5、關于孔子的這些評價是如何得出的呢?引導學生引出“論語”。然后問學生是否是孔子所著?
學生看書、認真思考、尋找、發現
形成整體認識
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問:戰國時期的社會發生著什么深刻的變化?你怎么看這個時期的變化呢?
2、得出結論形成了多種觀點,即百家。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當時主要的學派有哪些?分別有哪些代表人物?
3、小結:戰國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如何出現的?情況如何?
4、指導學生閱讀小字:了解戰國時百家爭鳴的爭鳴情況。然后問學生幾個問題:戰國時期,適合哪一種學派的學說來治理國家?商鞅、秦始皇他們治國采用的是哪一個學派的觀點?后來漢武帝采用的是哪一學派的觀點?你怎么理解這一歷史現象?
根據你的理解,該采用什么學派的觀點來治理今天的國家?
學生仔細閱讀教材,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拓展思路
五、小結:孔子的地位。戰國爭鳴的意義。 認真聽。
【教學后記】
第22課 文學、史學與宗教
【課程標準】說出《史記》的作者和體例,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主要史實。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記住《史記》的作者及寫作年代,理解《史記》的體例、成就及影響。了解佛教傳入中國內地和道教創立的基本情況。
二、能力和方法: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屈子行吟圖》,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分析司馬遷取得歷史學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養學生探究、分析、歸納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分析道教、佛教興起的原因和影響,培養學生歷史分析、評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