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商鞅變法與社會革新
〔貫通評價〕
春秋戰國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們課本選擇了兩個歷史事件來說明,一個是商鞅變法、一個是都江堰。為什么選擇這兩個事件,他們有什么代表性呢?商鞅變法是政治制度的變革,都江堰是經濟發展的集中體現。
第6課 商鞅變法與社會革新
〔貫通評價〕
春秋戰國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們課本選擇了兩個歷史事件來說明,一個是商鞅變法、一個是都江堰。為什么選擇這兩個事件,他們有什么代表性呢?商鞅變法是政治制度的變革,都江堰是經濟發展的集中體現。
第二單元 第2課《“為秦開帝業”——商鞅變法》教案一、教學目標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商鞅之死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發兵捕拿商鞅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歷史地位問題探究分析資料勇于改革與時...
第4課 商鞅變法與秦的強盛[教材分析]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各諸侯國相繼進行了變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變法等,第4課“商鞅變法與秦的強盛”正是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出現的。...
xx學年下學期高三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練習題班級 姓名 學號 成績 一、單項選擇題: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新氣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出現改革變法風潮 b、思想文化繁榮c、鐵器與牛耕的出現與推廣 d、新的生產關系的出現2、戰國時期各國變法所反映...
第8課 商鞅變法 【目標要求】一、識記與理解:記住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標志;商鞅開始變法的時間和變法的主要內容;理解商鞅變法的原因及意義。...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課標內容要求:(1)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2)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 (3)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學案【雙基梳理】●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前350年兩次)1、背景:①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以富國強兵,稱霸諸侯。②秦國落后于其他國家,客觀上要求其通過變法以增強國力。...
活動目的:①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商鞅變法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知道商鞅變法的措施。培養學生的歷史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學習全面思考問題,加深對改革活動的認識。...
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二商鞅變法 第一節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課程標準 1.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2.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 3.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第二十四課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學程導航第2課時 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變革一、學習目標1.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和新問題。2.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感悟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活動設計背景1、客觀因素:再有一個學期大班的同學就要升入小學,為了讓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給他們留下難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組織開展這個活動。2、時間因素:元旦期間3、能力因素:大班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也有相應...
活動目標:1、認識汽車、自行車、火車、知道它們是交通工具。2、能夠模仿交通工具所發出的聲音。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聲音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汽車 自行車 火車 (錄音) 歌曲《開火車》。...
(一)教學目的1.要求學生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掌握鐵器與牛耕、李冰與都江堰、手工業的進步和封建城市等基礎知識。...
第十四課 地位分析元朝統一后,疆域遼闊,交通發達,社會秩序趨于安定,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統治者比較重視經濟的發展,元朝的社會經濟和海外貿易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科目思想政治題目第二課第一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p19(章、節、頁)教學目的和要求①記住法律準則的特點。②掌握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使學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識: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法律規范和協調人際關系,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