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教學設計
七年級歷史下冊導學案 姓名 : 班級:第21課 諸子百家
主備: 審閱: 時間:
教材解析: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政治制度的大變革時期,也是學術思想空前活躍、自由的時期。“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諸子百家的學說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后世的各種思想潮流大都能從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在我國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當時,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辯駁,在辯駁中相互吸納,推動了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課堂流程:第一課時(預習+展示)一、導入(1分鐘)復習: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特征:列國并立、大國兼并,制度改變。導出文化特征:百家爭鳴二、明確目標(1分鐘)三、閱讀課文,勾畫重點。(10分鐘)四、個人完成自主探究,老師巡視。(10分鐘)五、小組合作交流,把疑難點寫在報道站里。老師巡、看、查、問、點。(8分鐘)六、大展示(7分鐘)預見性問題及措施:1、學生對于諸子的名言理解上可能有偏差,需要老學習目標:1、了解“百家爭鳴”的背景,知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掌握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貢獻;(重點)3、了解孟子、老子、韓非、墨子、孫子等諸子的主要思想。自主探究:1、我的教材我理解
“諸子百家”是對 春秋戰國 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百家”中的主要流派有 儒家 、 道家 、 法家 、 墨家和兵家等,各學派間熱烈爭辯、著書立說,闡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形成 “ 百家爭鳴” 的局面。
注意:“子”是中國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百”只是一個夸張的說法,表示當時流派的眾多和學說的紛爭。
2、我的教材我整理
把有關諸子的名言警句整理在下邊,并試著理解其大意。(要求合理安排、字跡工整) p103《論語》含義:自己不想干的事,也不要強加給別人,為國家要無怨無悔,為家庭要任勞任怨。自己明白的事,也讓別人明白是,自己能做的事,也要幫助別人做到。體現了孔子仁愛的博大胸懷。
p104“孟子語”:我很注意修身養性,培養正義之氣。天下的根本在于國家,國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家庭成員的修養。p107“韓非語”: 懲罰罪過不避讓大臣,賞賜善行不遺忘百姓。指懲罰和獎賞應一視同仁,不應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區別對待。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地位高低之分。
p107“孫武語”: 用兵的方法不可長時間只用一種, 好似水一樣 沒有任何形態。孫子想表達的思想為用兵長勝之道在于多變 讓敵人琢磨不透
3、我的教材我歸納
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地位
儒家
孔子思想核心: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