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完整教案3
四、漢與歐洲的往來
以絲綢之路的走向引入再次演示絲綢之路示意圖的動態課件,告訴學生,公元97年,東漢派甘英出使大秦,1XX年,大秦使者回訪東漢。(回憶所學知識,聯系課件找出大秦的位置,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白大秦就是古羅馬,而條支海就是今天的波斯灣。請學生閱讀課文最后部分了解相關知識。
五、總結全文,與學生共同探討兩漢對外交流的作用與意義。
【教學反思】
第14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課程標準】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結果與影響;知道魏、蜀、吳三國的建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過程、影響;諸葛亮的外交政策。
能力與方法:通過對官渡之戰的赤壁之戰的學習,提高學生評價戰爭的能力和方法;通過對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中一勝一敗的原因分析和三國鼎立對歷史的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的評價,培養學生用正確方法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認識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樹立把推動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第一標準。
【教學重、難點】重點: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難點: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響及三國的關系。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談話導入新課
大家聽說過曹操、諸葛亮等名字嗎?誰來為大家講講他們的故事?
請幾個學生將三國的故事。
同學講的故事哪些符合歷史的本來面貌,哪些又不符合呢?請認真看教材尋找答案。
動用學生的舊知識,生成新知識,吸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的興趣。
學生認真研讀教材
講授新課
一、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
1、 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出示“軍閥割據圖”及古詩
2、 曹操勢力的膨脹:再讀教材,歸納。三點
3、官渡之戰:結合“官渡之戰示意圖”,學生講解,老師適當補充,然后歸納出知識要點:時間、地點、交戰方、結果、影響等。
4、赤壁之戰:先請學生一起朗誦曹操詩《龜雖壽》,再請一個學生解讀曹操的志向:統一全國,引出赤壁之戰。出示“赤壁之戰示意圖”請學生講經過,最后用表格歸納“東漢末年的兩次著名的戰爭”
學生認真聽講,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老師的問題指導下再讀教材,并作下筆記。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學習
二、三國鼎立的形成
1、三國鼎立的形成: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讀教材,完成老師給出的表格(包括:政權名稱、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統治范圍)
出示“三國鼎立形勢圖”,讓學生形成空間概念。
2、三國時期三國的關系:學生讀書,學生分類歸納:蜀吳關系、蜀魏關系、魏吳關系。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自己課外了解的知識談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然后教師歸納整理。
課堂小結
三國時期的社會特點給你的整體感覺是什么?
《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與真正的歷史有沒有區別,應該怎樣看待這種區別?
學生分組自由討論,然后匯報討論成果。
課后作業:寫心得與疑問。 培養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后記】
第15課 南方的初步開發
【課程標準】說出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開發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