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完整教案3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了解孫吳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記住魏溫船隊到達夷洲,知道諸葛亮治理蜀國,西南地區得到開發。簡要了解三國到南朝政權更迭的基本情況;了解東晉南朝時期南方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情況;記住健康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城市。理解南方初步開發的含義及開發的原因條件。
能力與方法:通過對南方初步開發原因的探討和,表現的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方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人民群眾在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養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念。認識社會安定、地區交流和民族團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認識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重點:南方初步開發的原因和突出表現。
難點:南方開發的原因和突出表現的史實較多,容易混淆。理解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的新發展。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談話導入新課
請大家先把課文認真預習一遍,包括課文中設計的所有信息,找出你沒有弄懂的問題,5分鐘后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認真聽,吸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的興趣。學生歸納回答。
講授新課
一、三國時期南方的開發
1、教材主要介紹了三國時期那兩個政權的經濟發展情況?這兩個政權分別位于祖國的哪個位置?這兩個地區在之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怎樣?
2、教材就吳國經濟的發展講了幾個問題?(原因和表現)
3、孫吳經濟發展的原因有那些?
結合輔欄87頁,介紹為南方開發作出貢獻的三部分人
4、孫吳經濟發展的表現
農業、手工業兩個方面四個要點
結合教材輔欄88頁講吳國造船業發達的原因
請學生看課后“史海拾貝”
5、諸葛亮治蜀:措施和結果,講解七擒七縱、南中
學生認真聽講,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老師的問題指導下再讀教材,并作下筆記。
學生認真聽講,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老師的問題指導下再讀教材,并作下筆記。
二、東晉南朝江南經濟的發展
1、老師介紹我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朝代更迭情況。從北方五胡十六國的動蕩,南方東晉南朝的相對穩定導入
2、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讀教材,看看誰能又快又準地找出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3、教師提問:三國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同東晉南朝時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有何異同?
4、教師問:東晉南朝南方經濟發展的表現?
教師總結,分為:農業、手工業、商業
結合今天的環境問題,講圍湖造田
5、問:從三國時期和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的開發,給我國今天的經濟建設最大的啟示是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自己課外了解的知識談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然后教師歸納整理,以突破難
點
討論課堂,加深理解,進一步熟悉教材。
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小結 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后記】
第16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課程標準】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解釋“胡人漢服”和“漢人胡食”的現象。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東漢末年,內遷少數民族的名字。了解鮮卑族拓拔部強大的簡要經過。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