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
為什么巴爾干半島會成為帝國主義爭奪的肥肉和大戰的火藥桶呢?(互相討論、發表看法)
(電腦演示)“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形勢圖”
觀察圖,了解半島的局勢,記憶各國的位置。誘發疑問、激發學生興趣進行導學。形象、直觀,激發情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簡介半島的狀況并指出,各帝國主義對這塊肥肉都垂涎三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僅僅是找個借口而已。
3、大戰的爆發(板書)
(學生概述大戰爆發經過)經過與德國策劃,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炮擊貝爾格萊德市,塞爾維亞被迫應戰。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德、俄、法、英四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大戰爆發了。
交戰一方是同盟國的德、奧匈;另一方是協約國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風使舵,參加了協約國一方。(由學生評價意大利的參戰)
(學生討論)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對自己的盟友開戰說明了什么?
(教師指點)薩拉熱窩事件后德奧以此為借口,挑起了戰爭,首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之后,俄、法、英相繼加入戰爭,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出發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4、分析大戰的性質
結合p134動腦筋分析一戰性質。
三、大戰結束(板書)
1,大戰的結束(板書)
1918年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宣告結束。協約國勝,同盟國敗。
2、結合幻燈片分析加速一戰結束的因素。
3、戰爭的危害
(1)凡爾登戰役 (19xx年)
介紹凡爾登要塞的戰略位置重要性。
使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134頁小字本頁插圖“遭到炮轟后的凡爾登”。激情導學,制造氣氛。使學生認識戰爭的殘酷性,激發對帝國主義的憎恨之情。(學生談論圖片包含內容和看圖后的感想)
凡爾登戰役是一戰的轉折點,此后的形勢對德國更加不利。
(2)、談談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學生相互討論,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沉重苦難,歷史4年牽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 造成重大物質損傷和人力傷亡。)
四、利用多媒體進行小結(幻燈片 )
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發動的一場非正義戰爭,它給交戰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以同盟國一方的失敗宣告結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視和平、熱愛和平。
五、鞏固練習。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5分鐘)內完成。
六、板書設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前的世界: 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爆發的根本原因)
↓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
戰爭爆發: 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
19xx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戰爭結束: 空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