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教學設計
1.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國參戰(1917年)
3.一戰的結束(1918年11月)
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交戰各國都發生了革命運動。1918年 1月,德國基爾港水兵發動了起義,德皇外逃,德國宣布投降,第一 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發動者終于落得了可恥的下場。(展示福煦車廂, 略微講解,后引導學生歸納出革命制止戰爭的道理)
一戰結束的標志是什么?
4.一戰的性質和影響
結合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和美國的損失情況的資料片,歸 納并總結出這次戰爭的影響和性質。
(播放資料片:一戰參戰國家、人口、經濟損失等,引導學生歸性質:帝國主義侵略戰爭。
影響: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損失。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四). 板書設計
(一)薩那熱窩事件—大戰的導火線→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殺。
(二)大戰的開始和主要戰役→19xx年7月
同盟國-----協約國 1)馬恩河戰役 2)凡爾登戰役(一戰轉折點)和索姆河戰役
(三)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
引發戰爭結束的大事:1.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國參戰(1917年)
一戰的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影響: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損失。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作業:
教材p12練習
教學后記:
根據本課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還是感覺記憶吃力。因此,我在教學中盡量用最簡潔、最精煉、最容易記的語句把重點內容概括出來,用詩歌或順口溜的形式展示出來,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一定的效果,但要進一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