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二、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
師:說到指南針,先講一個小小的故事。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在修阿房宮時,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人們除了知道磁石吸鐵,還知道磁石能夠指示方向。早在戰國時,人們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然后教師可提出如下思考題:⑴司南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是根據什么樣原理制成的?⑵羅盤針比司南有哪些進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這種導航儀為什么會在北宋很快應用?它的廣泛應用對中國和世界航海事業有何作用?(然后指導學生看書,共同完成上述問題。第一個問題由學生答,第二問在學生答后教師進行歸納。)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航海業迫切需要一種準確可靠的導航儀器,于是指南針應用于海上。北宋時還只是“陰晦則觀指南針”。到了南宋,則是“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唯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可見,指南針的應用使人類可以全天候航行,將“原始航海時代推至終年”。
指南針被人們贊譽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時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
古代中國不但有紛呈異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國家行列。
三、 火藥的應用和傳播
師:火藥是怎樣發明的?它有哪些作用?
生:道士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的,它用來制造鞭炮、彈藥、開山、采礦。
師:中國是火藥的故鄉,火藥在唐朝末年用于軍事,宋元時期廣泛用于戰爭。指導學生看圖突火槍(說明它的原理),指出突火槍是古代的一種用火藥發射彈藥的竹管射擊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是火槍、火炮的鼻祖。
活動與探究:金元時期火箭發射與今天的火箭發射原理是否相同?(學生答后教師歸納,略)
師:火藥是怎樣向世界傳播的?
生:13—14世紀隨成吉思汗西征傳入阿拉伯國家,后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師:思考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何貢獻?
(建議:和學生共同探討四大文明對人類貢獻后,打出英國科學家培根的精辟論述,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再聯系當前實際,闡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
師: 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能樣流傳下來的嗎?(如學生不知,教師告訴學生:活字被沈括的侄子輩所得,引起沈括的注意并記錄下來。)
四 、沈括和郭守敬
師:指導學生看書,同時注意歸納他們的主要成就。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再補充)最后
思考 :宋元時期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繼續發展;第二,宋元時期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小結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啟明清,以自已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創造了中華文明史上的又一高峰。四大發明是中國的先民以罕見的聰明才智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跡,是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征。
評價策略
個人檔案法 自我評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