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學案(精選2篇)
第5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學案 篇1
第5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學案
[學習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歷史進程、分析歷史 事件,鍛煉初步理清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
學習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為進一步 了解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學難點]:西周分封制;
[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采用活動法教學,將常規 課活動化;通過小組合作、年代尺、歷史短劇、辯論等形式,激發興趣,加深對知識的了解,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及指導]:
一、導入新課:
觀看flash動畫──“大禹治水”導入:
師: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憑借日益增長的威望和權力,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夏朝經歷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緊接著哪個朝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二、學習新課
1.夏朝的興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請同學觀看多媒體屏幕上《夏朝統治區域示意圖》并閱讀課后自由閱讀卡,為學生設疑:這些歷 史資料說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國家了),并由此讓學生總結出夏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特點。 然后提出問題: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請同學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體展示《夏桀把人當坐騎》插圖,引起學生注意,然后閱讀教材,請同學討論:夏桀比得上禹嗎?表現在哪里?這樣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自然能體會到夏朝的滅亡,并由此因此本節第二個內容――商湯滅夏和武王 伐紂。
2.商湯 滅夏和武王伐紂
(1)提出問題:商湯為什么能滅夏?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自然記憶夏的滅亡和 商的建立 .
(2)指導學生討論:后世為什么把商朝又成為殷朝?當時商王盤庚為什么要遷都?引出商王盤庚遷都的內容。在討論中加深印象。
(3)多媒體展示《商都城示意圖》,請同學指出商的統治區域,設問這樣的一個大國是怎樣滅亡的呢?過渡到暴君商紂。
請同學講述紂王的殘暴
(4)請同學表演“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并引出“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佳話,在表演中使同學了解文王求賢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老師總結:文王的做法為武王伐紂奠定了基礎,過渡到牧野之戰
(5)多媒體展示《牧野之戰示意圖》,請同學描述當時戰爭的景況,得出牧野之戰導致商滅亡西周建立。
(6)最后請同學分組討論教材23頁“動腦筋”分析回答: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取得勝利的原因,加深印象。并設問西周建立后怎樣才能鞏固統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
三、課堂小結
利用歌謠來小結:
夏朝開國是夏禹,早期國家已建立。 商湯滅夏建商朝,盤庚遷殷到殷商。
王位傳給兒子啟,禪讓從此變世襲。 有名暴君是紂王,武王伐紂滅掉商。
夏朝經歷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
四、課堂練習: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2.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 下”變成“家天下”局面開始于
a.禹 b.啟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國王中,生性殘暴并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紂③周厲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西 周的眾多諸侯,是通過什么產生的
a.奴隸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禪讓制
5.辯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奴隸制度是一個非常野蠻、殘酷的制度,奴隸在社會上沒有任何的權力和自由。而恩格斯卻說:“采用奴隸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你的意見如何?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
(正方:進步; 反方:退步)
(學生思考辯論略。通過 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最終達到“釋疑解惑”的作用,學生學習的 興趣 陡然上升.并且引導學生知道雖然奴隸制很殘酷,但是采用奴隸制,生產力提高了,是社會的進步。)
6.課外活動:假期你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假如你是河南省歷史博物館的一名解說員,當參觀者向你詢問有關夏、商、西周興亡史時,你將怎樣向他們介紹?
第5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學案 篇2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學案
【教師寄語】“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學習目標】
1.掌握“世襲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戰”等歷史概念。
2.掌握夏啟、夏桀、商湯、盤庚、商紂、周文王、周武王等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
【重點難點】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學習難點】對分封制的理解認識
【學習導航】
一、自主學習
你知道我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第20頁“夏朝的興衰”一目的內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識結構圖示法,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21-23頁“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子目的內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識點,并列出其知識結構:
二、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思考成為習慣)
1.你一定看過電視連續劇《封神榜》!劇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廣大的英雄,他們幫助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你認為歷史上武王伐紂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說說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統治者怎樣才能把被征服的廣大地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對被分封的諸侯采用什么辦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作用)
三、拓展延伸
我們常說“學史明智”、“以史為鑒”, 那么我們從夏朝和商朝的滅亡中得到什么啟示?
四、歸納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暴君
夏
商
西周
五、鏈接中考
1.(•山東泰安)西周時期出現的許多諸侯國,它是通過哪一方式產生的?( )
a.世襲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爭霸戰爭
2、(•廣東湛江)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的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 )
a.秦始皇 b.齊桓公 c.啟 d.禹
3、(•江蘇蘇州)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孔子周游列國”,與“諸侯”“列國”的產生相關的制度是(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4、(•江蘇揚州)“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時期實行的(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5、(•山東東營)第十一屆全運會于XX年10月在山東省舉行,“和諧齊魯風,精彩全運情”等是本屆全運會的宣傳口號。那么,用齊魯代表山東應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
6、(•廣東佛山)如右圖,鎬京與曲阜的關系是( )
a.王都與封國都邑
b.均為封國都邑
c.王都與郡府
d.均為郡府
六、達標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請將正確答案填入題后的括號中)
1.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是在( )
a.黃帝時期 b.堯舜時期
c.禹統治時期 d.啟統治時期
2.我國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是( )
a.群居生活的形成 b.氏族社會的開始
c.禪讓制的實行 d.夏朝的建立
3.夏朝的統治中心是( )
a.北京周口店地區 b.陜西西安的半坡村
c.長江流域 d.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4.夏朝共歷時( )
a.六七千年 b.一百多年
c.四百多年 d.五百多年
5.商湯滅夏后,商朝很快強大起來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國君商湯很有才干 b.任用賢臣
c.商湯關心百姓,發展生產 d.遷都到殷
6.“(商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反映出( )
a.商紂王為民修橋筑屋
b.商紂王靠剝削人民來滿足他的享受
c.商紂王用增加賦稅的錢來發展建筑業
d.商紂王心系百姓,發展農業
7.西周的建立者是( )
a.禹 b.湯 c.周文王 d.周武王
8.“夏商周斷代工程”是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總目標是制訂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年表。目前我們的課本即采用了這一成果。據此,請你推算一下,夏商周三代各自統治的時間為( )
a.470年 554年 275年 b.4XX年 550年 260年
c.450年 554年 275年 d.470年 550年 275年
9.西周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周實行分封制 b.西周等級森嚴
c.周厲王暴虐無道,政局混亂 d.國人暴動
10.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統治者治國沒有經驗
b.最后一個國君暴虐無道,統治殘酷
c.不注意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d.諸侯內亂所致
11.“夏桀把人當坐騎”這幅圖反映的社會情況是( )
a.當時還沒有馬作為坐騎
b.這是當時的一種體育活動
c.當時的“人”只是奴隸主的工具
d.這是當時的一種娛樂活動
(二)材料解析題
12.下圖為西周等級示意圖:
看圖請回答:
(1)自上而下依次說出每一等級的名稱。
(2)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
(3)西周分封制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你怎樣看待這種分封制?
七、當堂反思
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
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