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教案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教案【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夏朝建立的時間、國家機構。夏朝糧食等的生產。夏桀的暴政。商湯滅夏。盤庚遷殷。商朝統治區。商朝的繁榮: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商朝奴隸主貴族的奢侈。奴隸的悲慘生活:“人牲”和“人殉”。武王伐紂的經過、性質;西周的分封制、等級制的內容及作用;西周的農業和手工業的狀況;國人暴動,共和行政,西周的滅亡,東周的建立。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從而培養比較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由學生看圖說文,提高觀察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樹立社會發展的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也是第一個階級社會
難點:西周分封制
導入新課:同學們,“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另外一個故事“姜太公釣魚”,在中國也很有“人氣”。那么,“姜太公釣魚”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年代?具體的由來是什么?在那個“太公釣魚”的時代,除了有趣的故事外,還有那些重要的事情在發生呢?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
自主學習(用15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國王是_________。
②_______是夏朝最后一個國王。
③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等人做大臣。
④商最后一個國王是_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⑤周國君________重視農業生產,任用賢人_________等,國力逐漸強大。
⑥商朝滅亡,________建立周朝。
⑦商朝遷都的國王是__________。
2.地點: ①夏朝統治中心地區,在今________和________一帶。相傳,把都城建在_______
②夏朝衰敗時,_________的商國強大起來。后來商王將都城遷到_________。
③西邊_________流域的周國發展起來,與商在________大戰,商紂王逃到________自焚而死。西周建立,定都_________。
3.時間: ①約公元前______年,商朝建立。②商、周牧野大戰發生在公元前_______年。③公元前________年,西周滅亡。
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主題一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謂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意為“去”),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是謂小康。
——-《禮記•禮運》
讀一讀上面的材料,議一議,從材料一所反映的時代過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時代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談談你的看法。
主題二: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講點撥:
1.首先介紹我國奴隸社會的建立、發展、繁榮和衰亡4個時期,使學生對我國奴隸社會歷史階段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抓住我國奴隸社會形成和發展這一線索,說明夏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形成階段,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階段。引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夏亡商興的原因.主觀即個人品德、對政事的態度;客觀即人心向背,夏桀與商湯有何不同。從而教會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分析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