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環境
微鏡。從整體上認識顯微鏡的功能及結
構。
首先重點介紹鏡頭(目鏡、物鏡),反光鏡,粗、細準焦螺旋的作用和操
作方法,并做準確示范。認真觀察老師的示范和講解過程,
初步掌握部分結構的功能和操作
方法。后自己嘗試操作。
組織學生對照課本15頁的圖示及文字,自學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和作用。期間到學生中巡視、指導。然后利用課件播放、總結顯微鏡的結構和
作用。自學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和作用。
以小組為單位,同組同學相互糾正,組間也可相互幫助,或向老師求助。
學習使用顯微鏡
按照課本16-17頁順序,邊演示邊和學生共同操作,并回答相關問題。然
后指導學生自行練習。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逐步學習操作步驟。之后自己練習,組員間相互糾正。發現問題可向老師求助。
找學生到講臺前,用事先準備好的裝片(如人的血液涂片)或其它物體(如頭發)示范如何用顯微鏡觀察。然后
請同學加以糾正。部分同學參與臺前演示,其余同學
參與糾正。
小結、習題鞏固指導學生小結本節內容,并完成討論題目以鞏固所學知識。(習題答案詳
見參考書49頁)小結本節內容。
討論分析課本17頁討論題目。有能力的同學課后完成diy。
第二課時(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提出問題: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實驗(如探究肉湯是否變質),你知道怎樣操作嗎?思考科學探究需要哪些步驟。
科學家是怎樣進行探究的
以設計“探究肉湯是否變質”為例,組織學生首先自行設計探究方案。小組討論、設計“探究肉湯是
否變質”的探究方案。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19頁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資料。閱讀、學習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資料。并和自己設計的過程比較有何不同。
指導學生總結科學探究過程包括哪些步驟,完成課本20頁討論1。(答案詳見參考書50頁)完成討論1。學習信息庫相關知識,識記科學探究的六個過程即觀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小結反思習題鞏固指導學生完成討論2、3(答案詳見參考書50-51頁)。布置學生設計“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的探究方案。完成討論2、3題。嘗試設計“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的探究方案。。
第三課時(探究實驗)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復習科學探究過程的基本步驟組織學生回顧科學探究過程包括哪些基本步驟;仡櫩茖W探究的基本步驟包括哪些,為本節探究實驗做準備。
嘗試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提出問題、激發嘗試:影響金魚呼吸次數的因素很多,而水溫發生變化,金魚的呼吸次數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引導學生做出自己的假設。分析提出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假設。如,金魚呼吸的次數會隨水溫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或呼吸次數不會隨水溫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組織各小組學生按照自己的假設,討論并制定探究計劃。
首先使學生正確掌握記錄呼吸次數的方法,以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同時,提出一些各組學生都需要討論的問題。如,如何設計實驗組與對照組?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實驗變量?如何改變水溫?如何在實驗中不使金魚受驚嚇,以保證所得數據可靠?為什么要在同一溫度下重復多次測試呼吸次數?如何使用溫度計?該設計怎樣的統計表?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4-5人為宜,并選出一名組長。各小組按照自己的假設,討論、制定探究計劃。同時,認真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需要討論的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找到相應答案,確保計劃能順利實施。小組間也可以相互討論,或求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