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教師:下面我們邀請三位同學來檢驗一下箱子里是什么東西?——請第一位同學用手伸進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學用耳朵湊近聽一聽,第三位同學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將你們的判斷寫在紙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動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換成一朵花,要求同學聞一聞……)
用手摸的同學:是一個假的蘋果;
用耳聽的同學:是一個鬧鐘(是一塊表);
用眼看的同學:是一個蘋果形狀的計時器。
教師:這些同學分別通過那種感覺認識這個物體?
學生:觸覺、聽覺、視覺。
教師:也許在認識這個物體中我們沒有用到,但當我們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時候,我們還會用到哪些感覺?
學生:嗅覺、味覺、溫度感覺(可能需要老師舉例提示)
教師:同學們也看到了,剛才辨別計時器時,最快和最正確的同學應用了自己的視覺。視覺是我們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對我們來說就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眼睛的結構和功能。
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眼睛的窗戶在哪里呢?(出示貓的瞳孔變化圖)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幅圖畫的區別,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學生:中午光照強,貓的瞳孔就瞇成一條線;晚上光照弱,貓的瞳孔就變成圓的了。
教師:我們的眼睛有沒有類似的變化?讓我們先拉上窗簾,對著鏡子觀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開窗簾和燈,再次觀察一下。
學生:我們的瞳孔也在光線暗的時候變大,光線亮的時候變小。
教師:瞳孔是眼睛的窗戶,它通過調節改變自己的大小,調節進入眼球的光線的強度。光線進入眼睛后,又怎樣形成了視覺呢?(出示眼的結構示意圖)這里有一個凸出的結構,哪位同學認識它的名字?
學生:晶狀體
教師:這是晶狀體的側面圖,它的形狀和我們熟悉的放大鏡很相象。(示放大鏡)我們都玩過用放大鏡匯聚光線的游戲,現在我們請一個同學用物理學的實驗儀器再重復一下這個現象。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安裝并調整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儀器。
教師:我們看到:蠟燭的光線通過凸透鏡的折射,匯聚到屏幕上呈現了清晰的影像。在我們的眼球里,也發生著同樣的現象——物體反射出的光線通過晶狀體等結構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呈現了清晰的物象。但是,在我們的眼球中,在光線到達視網膜之前,不僅經過了晶狀體。請同學們觀察課本89頁的圖,尋找出光線在到達視網膜前經過的結構,再想一想,其他結構有形成視覺中有什么作用?
學生:在教師幫助下總結: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
虹膜保證了光線只能從瞳孔進入眼球;鞏膜保護了眼球;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教師:我們在電視上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故事情節:兩個人在爭執的過程中,其中一個人摔倒,撞傷了后腦勺,結果就失明了。這個人的眼球一點都沒有受傷,為什么喪失了視覺呢?
學生:大腦受傷了,壓迫神經了……
教師:由此可見,僅僅在視網膜上呈現了清晰的圖像還不夠,還必須將圖像的信息通過視神經傳遞給大腦的一定區域,才能形成視覺。
教師:通過提問復習視覺的形成過程。
教師:在視覺的形成過程中,折射光線能力最大的是哪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