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學生:晶狀體。
教師:我們都知道,晶狀體的形狀和放大鏡是一樣的,現在有兩個放大鏡,同學們檢查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一個厚,一個薄
教師:那么,我們實驗一下哪一個放大鏡能更快地將光線匯聚起來?
學生:(實驗)厚的折光能力強。
教師:讓我們再實驗一下,用厚放大鏡匯聚什么距離的光線成像最清晰,是遠距離的?還是近距離的?
學生:(安裝并調整凸透鏡成像裝置,將蠟燭從遠處移到近處)近距離的成像更清晰。
教師:現在換成薄的放大鏡實驗一下
學生:用薄放大鏡的時候,遠距離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師:我們的晶狀體能靈敏地自動調節厚薄。當我們看近處的物體的時候(比如看書的時候)我們的晶狀體就自動調節到比較凸起的樣子。(用成像裝置演示,將蠟燭移近,并換用厚凸透鏡)但如果晶狀體調節的負擔過重,不能恢復原狀,我們看遠處物體的時候就會看不清楚(演示:將蠟燭移動到遠端)。這就是同學們中間很常見的一種眼的折光異常現象。
學生:近視眼。
教師:這種晶狀體調節緊張引發的近視眼叫假性近視,如果這時注意保護視力,消除使晶狀體過度緊張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視力可以好轉和恢復到正常。但如果進一步發展到眼球前后徑過長,也就是說晶狀體和視網膜中間的距離加長(演示:將屏幕向后移動)這時無論你怎么調節自己的晶狀體,遠處射來的光線經過折射都只能在視網膜前面成像,我們在視網膜上只能獲得模糊的影像。這就是真性近視。對于近視我們有什么矯正的辦法嗎?
學生:戴眼鏡。
教師:戴什么樣的眼鏡呢?哪位同學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視鏡。
學生:中間薄,四周厚。
教師:這種鏡子正好和放大鏡相反,我們叫它“凹透鏡”。仔細觀察課本上“近視眼的補救措施示意圖”解釋凹透鏡為什么能夠矯正近視眼?
學生:凹透鏡先使光線散開一些,再經過晶狀體的匯聚,正好落在視網膜上。
教師:近視眼當然會給我們帶來不便,哪位同學愿意和我們分享一下他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眼保健操可以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幫助放松晶狀體。你會做眼保健操嗎?讓我們從中醫經絡穴位理論的角度,再來學習一遍眼保健操吧。
學生:嘗試尋找正確的穴位,做眼保健操。
教師:剛才同學們訴說了近視眼為他們帶來的不便,可是如果我們徹底喪失了視覺,我們的感覺又是怎樣?(展示一本精美的畫冊)現在我要請一位志愿者蒙上眼睛。然后我將把這本精美的畫冊放在我們班里一個同學的桌子上。大家只能用語言引導他,看看他要化多少時間才能拿到這本畫冊?
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教師:請志愿者講述自己的感受,請其他同學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師:如果一個人雙目失明,他不僅不能欣賞這些美麗的圖畫,生活中也面臨很多困難。你在生活里遇見過盲人嗎?討論我們能為盲人做些什么?小組繪制一份宣傳《角膜捐獻》的宣傳海報作為愛心作業。
典型例題
1.同學們在上課時,一會兒看桌上的書,一會兒抬頭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視網膜上。看得很清楚,這主要是因為( )
a.瞳孔可以縮小或放大 b.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