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全冊期末復習提綱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個“薄層”里,它以海平面為標準,向上 10千米, 向下 10千米。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2、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稱為生態系統。
3、生物的特征:應激性、生長和繁殖、新陳代謝等。
應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律性反應。
根據以上特征可以區分生物和非生物
4、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是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溫度、濕度、生存空間等。
(2)生物因素:生物對生物的影響。關系有:捕食、競爭、互助、共生關系。
5、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對性。如:保護色、警戒色、擬態這三種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環境。如:綠色植物可以降低溫度、增加大氣濕度、調節氣候等;蚯蚓 還可松土;蝗蟲啃食莊稼等。
6、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保護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細胞核: 有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細胞壁:植物細胞的最外層,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線粒體:能量轉換器,將化學能轉換成各種形式的能 ;葉綠體:能量轉換器,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 ;液泡: 有細胞液, 有不同的味道和色素。
7、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 動物細胞比植物少: 細胞壁、 液泡和葉綠體
9、細胞分裂: (1)分裂規律:一個細胞一次分裂以后,產生的細胞個數為 2 個。 (2)分裂的特點:先是細胞核里的遺傳物質經過復制而數量倍增,并且平均分到兩個新細胞中,這樣保證了新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再質平分和形成膜。 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礎。
第二章、探索生命
1、科學活動的內容:包括觀察、調查、實驗、查閱文獻資料、相互交流等 2、生物學的發展歷程: (1)描述性生物學階段:如:林奈與生物分類 (2)進化性生物學階段:如: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3)實驗生物學階段:如:哈維與血液循環的發現 (4)分子生物學階段:美國的沃森與英國的克里克發現了 dna 雙螺旋結構3、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和生態的科學。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4、研究生物學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分類法、實驗法、比較法、文獻法等 5、實驗法的步驟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發現并提出問題;(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4)設計實驗方案; (5) 實施實驗并記錄 (6)分析實驗現象;(7) 得出結論 。
對照實驗,兩組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就是假設里提到的條件。)
第三章、細胞
除病毒外的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顯微鏡的結構:注意看書 p34目鏡:放大物像;鏡筒:連接目鏡和物鏡;粗準焦螺旋:調焦距;細準焦螺旋:調焦距;轉換器:調換物鏡;物鏡:放大物 像;鏡臂:提握鏡身;壓片夾:固定玻片;載物臺:放玻片;遮光器:調節光線強弱;通光孔:光線通過;反光鏡:使光線射入 鏡筒;鏡柱:支持鏡身;鏡座:穩定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