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教學目標: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2、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3、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二、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調查方案、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會做調查記錄,同時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教學難點:描述部分所調查生物的特征三、 課前準備: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四、 教學過程:1、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說明本節調查課的目的,步驟,各小組自由選擇調查范圍(不可在教學區)然后匯報到老師處,每小組長把組員的名單交到老師處。強調調查范圍的要求是生物種類較多,環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2、注意事項: 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等。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上、草叢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飛行的生物。 3、據報告冊p2~3內容進行調查,并及時記錄,布置作業是星期四交齊。 4、紀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響其他班同學。各小組提前十分鐘回到教室,各小組要跟老師對好時間,要求本小組長組織好紀律。 5、利用下課前十分鐘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調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類方法)并對個別小組作出表揚。總結本節課全班同學的表現。(問題: 1.你們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2.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調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問題?)教學后記:初一(2)班沒有說明細節,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初一(9)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初一(10)班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該班學生較文靜,氣氛太沉悶初一(3)班課堂紀律太亂,幾位同學特意搗蛋,但小組間團隊精神不錯,調查到的種類較多,有些學生的知識面很廣,認識植物種類多。初一(5)班守紀律,調查生物最少19種,最多29種,證明每組都有認真調查的學生,學生積極性高,對老師的布置完成得很好。初一(4)班戶外活動時紀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學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學一堆,女同學一堆,紀律不好,但調查到最多的生物種類有40種,最少的也有25種,證明該班學生對生物有濃厚的興趣,但事后發現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聯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學精神。教學反思: 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了解活動的規則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