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田野動物調查
第二節 田野動物調查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繼“在實驗室里觀察動物”之后,對常見動物的形態特征及生活習性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走出實驗室,到大自然進一步觀察動物的實踐活動課。探究竟中明確給出了教學組織形式,技能卡要求學生對不同的動物應采取不同的方法分類進行觀察 。通過讓學生參與制定調查方案,親自進行田野動物調查,得出結論,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知識鏈中關于地球上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以此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懂得如何科學地調查野生動物存在的狀況,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動物資源的意義。
本節課是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入門課,主要根據書中的知識鏈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觀察與調查活動,使學生掌握觀察和調查的一般方法,在觀察和調查中熟悉身邊的動物,了解動物與環境、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功能的關系,并嘗試對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嘗試對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教學難點:
(1)試描述身邊動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態。
(2)引起學生關注周圍動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動物資源。
學生分析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調查活動這種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滿足了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如通過調查,發現了多種動物會感到驚奇,喜愛的動物樂意觀察、更樂于描述。同時由于本節課的活動性和學生的自主性強,如果事先沒有一個周密的調查方案,學生的調查活動很可能會走過場,限于表面的紅花熱鬧。其次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合理地分工合作。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本課正是以此理念為指導,通過田野動物的調查來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實踐能力等。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
2.描述身邊的動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技能性目標:
嘗試觀察、調查、資料分析等研究各種動物的基本技能。
情感性目標:
1.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關注周圍動物的生存狀況,加強保護動物,合理利用動物資源的意識。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1)選擇好讓學生調查的場所,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路線。
(2)收集有關動物的影視錄像或圖片。
(3)飼養一些常見的小動物。
(4)了解要調查的動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
學生:
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鉛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如何
進行
調查 學生根據經驗舉例,說說什么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動物的方案,最后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動物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以校園植物調查為例,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是調查,再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對比、總結出調查動物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