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食物的消化
第二節 食物的消化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教材分析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是本節的的基礎,對于消化的概念科學表述及理解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驗證唾液對食物的消化作用的實驗設計與操作對于培養學生的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及動手能力非常重要。同時要注意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
學生分析
由于消化概念較抽象,而此名詞在日常生活中有經常用到。所以要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或不準確的理解,從而形成科學準確的概念。
設計理念
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提高能力,并從中學到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
2.闡明消化的概念。
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并完成,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小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為學生實驗準備:淀粉溶液、饅頭、碘液、蒸餾水、試管、燒杯、玻璃棒等;
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多媒體課件(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的flash動畫);人體消化系統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示和建議
課前給大家布置的吃饅頭的作業完成的怎么樣?請同學講講他兩種吃法的感受。
提出問題:為什么細嚼慢咽感覺有甜味呢?
為什么大口快吃不覺的甜而細嚼慢咽感覺有甜味
那么麥芽糖是怎么來的呢?
如何證明是唾液發揮了作用呢?
教師提示學生科學的實驗一定要設置對照實驗, 并且提醒學生實驗時要注意實驗安全,特別是水浴加熱時避免燙傷
請同學分組講述自己的實驗設計及實驗結果和由此得出的結論。對于實驗失敗的小組要分析失敗的原因
教師活動 學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大口快吃不覺的甜,細嚼慢咽感覺有甜味)
學生根據經驗回答(淀粉轉變成麥芽糖)
學生思考回答(細嚼慢咽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
學生提出假設:是否是口腔中的唾液在起作用。
學生設計實驗,并利用教師準備的材料料用具進行實驗
學生描述實驗設計及結果
例如:某組同學的實驗設計是:
① 將2mol淀粉溶液加入1號試管,加入1mol唾液
② 將2mol淀粉溶液加入1號試管,加入1mol蒸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