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兩課時連排)(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
(1)通過淀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使學生理解食物為什么要經過消化。
(2)通過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說明口腔中的消化過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
2.能力:
(1)通過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改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通過探究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科學素養,掌握科學探究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食物消化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意識,通過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目標〗
設計思路
教學思維研究(學生):設疑―探疑―建立方案―釋疑―解決問題
實驗研究:質疑―創設實驗方案―課堂實驗論證―分析討論―結論總結
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從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來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培養的良好科學素養,并真正樹立正確健康意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1.本校是省級示范初中學校,具備完善的校內資源,學生可以充分發揮網絡資源作用,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情分析:初中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有些難度,因為還沒有學習化學知識,所以建議學生自己來講述目的,促其主動地學習。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也很多,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完成自學,我們必須用信任、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
〖教學設計〗
伴隨著悠美的音樂響起,我走上了講臺,微笑著詢問道:“同學們,今天早餐吃了哪些食物?”學生們積極踴躍地說了起來,其中一名學生說:“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個面包,半盤牛肉,一個西紅柿和一杯牛奶。”我接著問:“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呢?”同學們分析說:“有蛋白質、糖類、無機鹽、脂肪、水、維生素。”“這些營養物質如何被吸收利用呢?”有的學生說:“消化。”我說:“好,這些食物在人體中是如何消化的呢?食物為什么必須經過消化呢?下面我們來研究。”學生就會帶著濃厚興趣和熱情進入學習情境。
我問:“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都需要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嗎?”有的學生說:“不一定。”有的學生說:“水就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質脂肪都需要消化。”也有的說:“糖類不需要消化”。帶著各種各樣的猜想我提出:“讓我們一起做個試驗來研究一下吧。”接著大屏幕上顯示出“葡萄糖和淀粉透過透析袋的差異”這個演示實驗的實驗用具和實驗方法及討論題。
實驗用具:
1.透析袋兩個;2.小燒杯兩個;3.清水;4.可溶性淀粉溶液;5.葡萄糖溶液;6.碘液;7.尿糖試紙等。
實驗過程:
(1)用線繩將透析袋一端扎緊;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至距頂端3~5cm,然后用線繩將透析袋頂端扎緊;用水徹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將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燒杯內,再向燒杯內加入碘液,直至溶液呈淡黃色為止。
(2)用線繩將另一個透析袋一端扎緊;注入葡萄糖溶液至距頂端3~5cm,然后用線繩將透析袋頂端扎緊;用水徹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將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燒杯內,將尿糖試紙a放入燒杯內清水中蘸一下,保留該試紙與實驗結果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