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影響
我們還觀察了我校學生在仍垃圾時的行為。在教室里和樓道里,由于沒有垃圾分類的設施,同學們是將各種垃圾一起倒掉的。但是在我們觀察的一天里,看到三個同學將廢電池扔到專用的收集箱里,值得我們學習。在校園里,由于是分類垃圾桶,我們詢問到的同學100%都表示應該將垃圾分類扔掉。但也觀察到有近20%錯誤的。其中有屬于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的,如將飲料瓶子扔進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將冷飲包裝扔進可回收垃圾桶的;也有屬于不當分類的,如將黑色飲料瓶扔進可回收垃圾桶的。
我們建議的措施是:加強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的宣傳,加大廢電池回收的宣傳,在班級和樓道里設立分類垃圾桶,班級設立專門的收集角,回收可以利用的資源。
教師:各個小組的報告都很詳細,更可貴的是提出了治理的措施。面對環境這個大問題,你自己選擇吃什么、穿什么、選擇什么交通交通工具旅行和自己每天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是很小的。但當數百萬的人綜合到一起的時候,個人的行為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為改善北京的環境作些什么呢?讓我們暢所欲言,最后投票評選在咱們班里的環保十大公約好嗎?
學生:
1.節約用水,關緊水龍頭,阻絕滴漏現象
2.用肥皂洗手,選無磷洗衣粉
3.節約用電,隨手關燈
4.做“公交族”,當“自行車英雄”,減少家長用車接送
5.珍惜紙張,不送賀年卡,回收廢紙
6.買環保電池,回收廢電池
7.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
8.回收廢塑料
9.拒食野生動物
10.植樹護林,每年參加義務植樹
11.做環保的旅游者,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帶走
12.參與環保志愿者活動
13.塑料袋打個結
14.到超市購物自己帶包裝,少用塑料袋
……
“學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節的教學中,我無時無刻不體會到這一點。經過我們多年的教育、媒體輿論多年的宣傳,再加上北京學生關心大事的傳統,學生在環保教育中投入的熱情是很讓人鼓舞的。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談,講出很多環境保護的故事和措施來。這使得課堂的討論很活躍。
但是我在教學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學生缺乏精確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問題的分析往往只憑借感覺。這使得調查報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說明問題。更有一些同學是由于懶惰,所以完全憑借猜測拼湊的報告。這就需要教師審查小組的調查提綱,幫助小組完善提綱,還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小組分工合理落實。
第二,只會坐而言,不愿起而行。有的同學在訂立環保公約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卻缺乏行動。建議課任教師應該聯系班主任,在班級訂立環保公約應該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時間應該組織自我評價和集體評議。這是培養學生品德的一個好機會,所有的教師都有責任。
第三,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轉變人們的思想是環保的關鍵。為了使環境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需要爭取學校的支持。一來要形成全校的宣傳輿論,二來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如環保共約宣傳欄),三來應該將環保工作和優秀集體、優秀個人的評選結合起來,四來可以為學生創造參與環保行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