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說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與作用;
2、識別幾種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說出其用途。
技能目標:
嘗試使用顯微鏡。
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愛護實驗器材的教育,使學生養成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識別顯微鏡的結構與作用,嘗試使用顯微鏡。
難點:1、規范使用顯微鏡。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三、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本實驗內容。
2、教師對學生進行愛護實驗器材教育。
3、flash:顯微鏡的結構與作用。
4、視頻文件:探究工具舉例。
5、準備好顯微鏡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檢查,顯微鏡每兩個學生一臺,探究器材每四人小組準備一套。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引言]:豐富多彩的生物界蘊藏著無限的奧秘,這些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要進行科學探索就離不開一些器具。
[出示]:實物投影儀展示課本p21圖2—3中的器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探索生命的器具。
具,讓學生進行辯認,教師加以說明、補充、歸類。著重說明酒精燈、滴管的用法。1、觀察器具:放大鏡等2、解剖器具:解剖盤、解剖剪、鑷子、刀片等3、計量器具:量筒、天平等4、加熱器具: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等5、通用器具:燒杯、試管、研體、培養皿、滴管、藥匙、試劑瓶等[出示]:五種錯誤使用器具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判斷。[說明]: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觸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被稱量的物體;加熱時,不要離開加熱裝置,加熱結束后要及時、正確地切斷熱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被加熱的玻璃器具。實驗結束后,要及時做好清理工作。
[提問]:你知道一滴水中究竟有什么嗎?你知道我們人體是由什么構成的嗎?我們所說的細菌是什么樣子?要看到它們,必須借助放大倍數更多的觀察用具——顯微鏡。
[出示]:早期的顯微鏡和觀察到的細胞以及電子顯微鏡的圖片。
[播放視頻]:探究的工具舉例。
[講述]:顯微鏡是常用的對這么多的器具非常感興趣,迫切想知道每一種用具的方法。 認真觀看老師的演示,仔細聽講解。 通過判明正誤初步了解常規器具的使用方法。 激發起對顯微鏡的使用的興趣。 認真觀看,了解顯微鏡的歷史。 通過觀看了解到微觀世界的奇妙,認識到顯微鏡的作用。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認識顯微鏡。探究器具,能幫助我們觀察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細微結構。中學常用的顯微鏡主要是單筒式光學顯微鏡。 [自學]: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圖。 學生自學后,請同學到講臺上演示,教師報到名稱,學生指出相應部位。 指導學生練習取鏡,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 指導學生辨認顯微鏡上目鏡和物鏡上的放大倍數,說明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數。 演示轉動粗、細準焦螺旋,讓學生觀察鏡筒升降的情況。
指導觀察反光鏡,識別平面鏡、凹面鏡,外界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
指導觀察遮光器上不同光圈。外界光線強時,用較小的光圈,光線較弱時用較大的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