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二)
4.鞏固階段。讓學生相互提問完成。這既可以鞏固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尤其是學生在相互提問中會自覺暴露錯誤概念,有助于老師查漏補缺。
〖課前準備〗
1.準備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模型,1個4立方厘米的小球,一片樹葉;
2.準備圖片“細胞結構模式圖”,課件“動物細胞分裂過程”;
3.課前安排興趣小組同學搜集“細胞表面積大小與細胞生活的關系”“細胞分裂與癌變”等有關資料。
〖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交流與協作、搜集資料、觀察比較、類比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在前面,我們利用顯微鏡觀察了細胞,并且認識到: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展示一片樹葉)老師這兒有一片樹葉,現在沒準備顯微鏡,只允許你用肉眼觀察,那你還能看清葉片里的細胞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細胞都很小。
師:細胞到底有多小呢?你們想知道嗎?
(展示大屏幕“算一算你的細胞”)
生:(以小組為單位比算,然后匯報結果)
師:(學生匯報結果后,老師展示一個 4 立方厘米的小球,讓學生明白一個卵細胞就只有它的百萬分之一,其余細胞還更小呢。)
師:“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不過,有的人可能會想:我身體里的這些細胞當然小啦,因為我還沒長大,再過幾年,我長大成人了,這些細胞不也就長大了嗎?事實是否如此呢?請看一看科學家是怎樣說的吧?
生:(閱讀書 50 頁第一段)
師:由這一段看來,身體大小與細胞大小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大人與小孩相比,主要在于細胞數量多,而細胞體積并大不了多少。那么,細胞為什么這么小?細胞又是怎樣保持較小體積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模型實驗,探究“細胞為什么這么小”]
師:細胞為什么這么小呢?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實驗法。怎樣用實驗法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得明確這個問題的研究對象――細胞,但細胞較小,我們不容易直接去測量研究,那怎么辦呢?
(師提示:桌面上有四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模型,能否把這四個正方體當作四個細胞來研究呢?學生討論。)
生:由于這個問題只研究細胞的大小(與細胞的形狀、 結構并無直接關系),而這四個正方體也具備大小這一特征,因而我們可以把四個正方體當作四個細胞來研究。
師:這種不利用生物本身而采用模型代替研究的方法叫模型實驗法。現在就請同學們把這四個正方體當作四個細胞,展開你想像的翅膀,想一想:小細胞與大細胞相比,到底有哪些好處?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
生:(小組討論后,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初次看法,但看法不夠完善。)
師:(肯定和鼓勵各小組的看法后)剛才,大部分小組都想到了“小的細胞更有利于形成不同形狀結構的身體器官”,這就好比總體積相等的4塊積木和10塊積木,用10塊積木可以拼成多種形狀,而4塊積木能拼成的形狀就少得多。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就涉及到了細胞與細胞間接觸面大小的問題,即細胞表面積問題。那么,細胞表面積與細胞的生活有什么聯系呢?
生:(興趣小組的同學展示資料“細胞表面積大小與細胞生活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