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二)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興趣小組同學能解決嗎?
生:(興趣小組同學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細胞分裂與癌變”)
師:由此可見,正常情況下,細胞分裂是有序的,次數是有限的,只有癌細胞分裂時才失去控制。如何治癌防癌是一個世人關注的難題,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以后能在此領域有所建樹。還有其他疑問嗎?
生:一個細胞分裂一次形成了兩個細胞,其中的細胞核也由一個變成了兩個。那么,分裂后的細胞核里的染色體數量是不是比原來少了一半了呢?
師:(利用課件逐步展示“細胞分裂過程”各期圖示,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不同分裂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數量情況,并指出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
生:(通過觀察比較,一致認為:染色體數在分裂前后保持不變。)
師:同學們的觀察非常仔細。事實上,染色體在細胞開始分裂時進行了一次復制,在細胞分裂結束時又平均分配進入兩個新細胞核里面,所以細胞核里的染色體數在分裂前后保持不變。這就保證了新細胞與原來細胞具有相同數量的遺傳物質。
師:細胞分裂對于生物體有何意義呢?
生:(小組討論細胞分裂的意義并匯報)
。蹥w納總結,作業鞏固]
。ㄔ趯W生之間通過相互提問總結本課,同時還可以把書55頁的1~3題融入提問中。)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重視過程和方法的學習,倡導探究式學習。
比如在解決“細胞為什么這么小”這一問題時,我并不是直接把結果告訴給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選擇解決的方法――模型實驗法,然后才引導學生逐步探究出問題的結果。
2.面向全體學生,設置的問題有梯度。
比如在探究“細胞為什么這么小”這一問題時,七年級學生對如何作出合理的假設有一定的難度,于是我采用了梯度式的三個步驟來引導。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能力。
3.重視學生知識的構建,突破難點。
比如在學習“細胞分裂的過程”時,我安排了圖片“細胞結構模式圖”、課前的資料搜集、課件“細胞分裂過程”等活動,這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同時也把微觀的內容轉化為直觀可見的現象,學生易于理解。
4.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倡導學生的合作學習。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本節內容在一課時完成,時間顯得較緊,故學生討論還不夠充分。
2.七年級學生在理解“染色體數在細胞分裂前后保持不變”這一知識點時有一定難度,講述時還應該把難度再降低一點。
〖教學點評〗
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理念。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按照發現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收集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程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在以后“細胞分裂”的教學中,教師也能很好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指導學生參與討論,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