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教學設計
師: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好,根據我們的實驗設計,應該是依靠鼠婦安靜下來2、3分鐘后分別呆在明亮的區域和陰暗區域的鼠婦數量來判斷它喜歡哪種環境,但是,有的鼠婦可能適應能力比較差,放進去5分鐘還不能適應這個環境,還在亂爬;還有,你在計數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鼠婦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適應,正往回爬但又還沒越過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經計數了。這二種情況都會帶來誤差,怎么樣解決它們呢?
生:首先保持周圍的環境安靜,然后等到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才開始計數。
師: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
生:(著急的解釋)我指的是沒有很大的爬來爬去的時候才開始計數。
師:別的同學有什么想法?
生:我覺得讓鼠婦安靜幾分鐘后,可以多觀察幾次,每次觀察都作記錄。
師: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生:可以包含各種情況對實驗的影響,減少誤差。
師:不錯,能想到這一點真是不容易。好,我們確定下來,將鼠婦靜置的時間是2分鐘,2分鐘之后每隔1分鐘統計一次,共統計10次。一會兒各小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婦開始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的時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實驗記錄。
【由于科學探究實驗具有很大的嚴謹性,有些實驗設計的細節問題學生確實想不到,這時候需要老師加以提問、引導,將一些需要補充交代的問題講清楚,以確保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學生分組實驗,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注意糾正他們錯誤的做法并對分工合作表現好的實驗小組予以及時表揚。)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如下兩個表格)
表格一 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的鼠婦數
環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陰暗
環境 1組 2組 3組 4組 5組 6組 7組 8組 9組 10組 11組 12組 13組
明亮
陰暗
表格二 不同環境下各小組的鼠婦平均數
(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師: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分工的情況以及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上講臺)我們小組是這樣分工的:甲 同學負責把鼠婦放進去,并蓋好紙板和塑料板;乙同學計時;丙同學統計鼠婦的數量;丁同學負責記錄。我們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在黑板上的第一個表格內記錄實驗數據)。
師:看上去這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中,每次記錄的數字大都是陰暗處的比明亮處的大,其它小組的情況也是這樣嗎?
生:是這樣。
師:10組數據挺多的,有沒有更簡單明確的表示實驗結果的方法呢?
生:可以運用數學中求平均數的方法。
師:(進一步追問)具體怎么求?
生:明亮處的數據加起來除以10,陰暗處的數據加起來除以10。
師:(啟發提問)這可能會得到小數,怎么處理呢?
生:四舍五入。
師:有沒有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