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通用3篇)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篇1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教學目標①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③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④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教學重點 ①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難點 ②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復習提問
①人體神經系統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②神經系統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復習舊知:①神經系統各部分的組成。
②神經系統各部分的功能。
創設復習情境。
導言
反射
參與活動:①打手。
②抓手指。
示范活動。
講述游戲規則。
組織學生活動。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做的這兩個活動是在你們的什么系統的參與下完成的?
①概念
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①一個同學到前面,讓另一同學站好,雙手背后。教師在第一個同學背后用牙簽扎他的手。
②拿出解剖針,示意第一個同學扎第二個同學的手。
實驗:膝跳反射
小組討論:反射的概念。
進行交流。
引發學生思考:神經系統調節生命活動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精講:基本方式是反射。強調剛才我們做的兩個活動都是反射。
帶領學生繼續活動:
①牙簽扎手。
②拿出解剖針,示意學生到前面來重復上面的活動。
指導學生做膝跳反射。
引導學生通過這幾個活動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小結反射的概念。
②種類
簡單的反射:生來就具有的。
復雜的反射: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的。
活動:做相反的動作。
舉生活中反射的實例并分析。
解釋教師提出的問題。
交流。
小結。
參與活動。
引導學生舉例并分析。
提出問題:以上所舉實例中,哪些反射是生來就具有的?哪些反射是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的?
小結。
帶領學生做一個復雜的反射活動。
探究:測定反應速度
提出問題。
小組討論,制定探究計劃。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提出探究問題并制定探究計劃。
第二課時
探究:測定反應速度
①各小組交流提出的問題和作出假設。
②制定計劃:
將自己制定的計劃在小組內交流,同組的同學討論并完善計劃。
③實施計劃和得出結論。
④匯報與交流。
實施探究計劃
各小組復習上節課提出的問題。
小組內先交流自己制定的計劃,然后通過討論完善計劃。
以小組為單位實施計劃,進行探究活動,根據實驗得出結論。
各小組間交流(匯報實驗過程和得出的結論),進行小結。
組織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探究活動。
以某一小組的方案為例,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并完善計劃。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
巡回指導、幫助各小組實施計劃。
幫助各小組得出結論。
組織小結并作出評價。
反射弧
①感受器:感受刺激,產生沖動。
②傳入神經:將神經沖動傳到神經中樞。
③神經中樞:產生沖動,傳給傳出神經。
④傳出神經:傳導神經沖動。
⑤效應器:由傳出神經的神經末梢與相應的肌肉組成。
以“抓住尺子”為例,分析反射弧的組成。
分析“手拿燙饅頭后,來不及思考就扔掉”的反射弧的組成。
引導學生以“抓住尺子”為例,分析反射弧的組成。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篇2
人大附中 李文莉
教學目標:
1、概述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2、通過膝跳反射的實驗理解反射的概念;
3、區分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
4、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5、了解復雜反射建立的過程。
重點和難點:
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本節的重點;反射弧的結構,如何區分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是難點。
課前準備:
1、制作“望梅止渴”的電腦課件;
2、狗對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復雜反射建立的圖片資料。
3、準備一個紙盒及一些牙簽。
--: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言:活動引起學生的思考。
配合老師完成活動:一名學生把手伸進紙盒后,馬上大叫一聲,把手縮回來。
思考:你認為這個活動主要在什么系統的參與下完成的?
以活動開頭,引起學生的興趣。
完成膝跳反射實驗,總結反射的定義。
兩個同學一組,完成膝跳反射的實驗。
思考:你能歸納出反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過什么系統發生的反應,反應有什么特征。
組織學生完成膝跳反射的實驗,以問題引導學生在回答思考題的同時總結出反射的定義。
反射的類型: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
思考膝跳反射中小腿前伸是不是有意識的行為?
列舉生活中簡單反射的事例,區分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的不同。
膝跳反射受大腦的控制嗎?
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區分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
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思考本堂課開頭的活動中參與活動的同學是不是感覺到疼了才把手縮回來的。
閱讀教材中反射弧示意圖,歸納出反射的組成。
嘗試說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分析活動中的現象,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進而歸納出反射的組成。
分析一種動物復雜反射的建立,了解復雜反射的建立過程。
分析狗對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過程: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單一的鈴聲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鈴聲與食物反復多次結合后,只聽鈴聲不喂食物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認識:復雜反射是不相關的刺激與簡單反射多次結合后才建立起來的。
電腦展示:狗對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建立的過程。
對某些語言刺激,能形成復雜反射是人類所特有的。
嘗試分析“望梅止渴”建立的過程。
電腦展示:望梅止渴。
完成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活動。
設計方案、改進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
鼓勵和表揚有創意的設計和可操作的實驗方案。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拿出一個紙盒子)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做個試驗,哪位同學想到講臺配合我完成這個試驗?
學生:(踴躍舉手,其中一名學生到講臺)把手伸進紙盒,大叫一聲,急忙把手抽出。
教師:(打開紙盒,紙盒上豎著幾排牙簽)這位同學反應很快,手被牙簽扎了一下,馬上縮了回來,你認為他的這個活動主要在什么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
學生:神經系統!
教師:無論簡單的還是復雜的活動,都主要靠神經系統來調節的。神經系統如何調節我們的生命活動呢?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關于反射,我們通過實驗來了解。
學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實驗。
教師:叩擊韌帶時,小腿有什么反應?
學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師:叩擊韌帶,小腿迅速前伸,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們做的活動:手碰到牙簽后馬上縮回,這也是一種反射,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物體在眼前突然出現時會眨眼,嬰兒膀胱里尿液多了,就會立即排尿,等等。從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應的原因,通過什么系統發生的反應以及這些反應有什么特征?
學生(討論后):反射是由各種刺激引起的,通過神經系統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教師:象這樣,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就叫反射。在膝跳反射中,叩擊韌帶是刺激,小腿前伸是對刺激發生的反應。你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小腿前伸受不受大腦的控制,是不是你有意識抬起小腿?
學生:不是。膝跳反射不受大腦控制。
教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嗎?
學生:縮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
教師:這些反射不受大腦控制,是簡單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就這類反射而言,只要出現刺激,正常的人體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當你們聽到上課鈴聲,都會迅速走進教室,這也是反射,這種反射是不是人生來就有的反射?
學生:這種反射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積累的,受到大腦的控制。
教師:回答的很好,聽到鈴聲走進教室,這種反射不是人生來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積累的復雜的反射,這類反射往往受到大腦的控制。現在我想重復上課開頭的活動,有沒有同學上講臺來完成這個活動?
學生(沒人舉手):牙簽會把手扎疼!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紙盒里有牙簽會扎疼手,因為怕疼所以沒人上來完成這個活動。第一位同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手被牙簽扎了下馬上縮了回來,他是不是感覺到疼才把手縮回的?
學生:意見不一致。
教師: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研究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學生:閱讀教材中反射弧示意圖及文字說明。
教師:現在你能回答剛才的問題嗎?
學生:手感覺到疼是神經沖動傳到大腦,但是由于傳向大腦的路徑較長,在大腦作出判斷之前,手指已經縮回了。
教師:這種反射對人體有什么意義?
學生:避免人體受到更多的傷害,有保護作用。
教師: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反射是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的,反射弧由幾部分組成?
學生: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組成的。
教師:展示膝跳反射實驗的掛圖,引導學生說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人體具有許許多多的反射,也就有許許多多的反射弧。人體的反射有的是簡單的,有的是復雜的。不只人可以形成復雜的反射,動物也能形成復雜反射。(電腦展示:狗對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
學生:反射建立的過程: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單一的鈴聲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鈴聲與食物反復多次結合后,只聽鈴聲,不喂食物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教師:復雜反射是不相關的刺激與簡單反射多次結合后才建立起來的。例如動物園里的動物表演,需要反復訓練,演出才能成功。動物表演中有一項是小狗做算術題,小狗通過叫聲能表達出算術式的答案,小狗真能和我們一樣做算術題嗎?
學生:小狗并不理解數字的意思,它通過叫聲表達算術式的答案是訓練員反復訓練的結果。
教師:正如這位同學所言,對某些語言刺激能形成復雜的反射是人類所特有的,與大腦皮層中特定的神經中樞有關。“望梅止渴”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電腦展示“望梅止渴”形成過程的幻燈)
學生:設計并完成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活動。
本節課是圍繞“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及“反射的類型”展開的。如何形象、生動地使學生了解反射是本節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以活動開頭,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出“反射”以詞。接著以“膝跳反射”的實驗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反射。對于反射的概念,教師沒有直接給出,而是分解成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回答問題同時自然歸納出反射的定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處處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關于“反射弧的組成”,與課堂開頭的活動互應,引導學生思考“手是先感覺到疼還是先縮回”這個問題,要解答它應先了解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自己總結出反射弧的組成。另外,學生通過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進一步鞏固了反射弧的組成知識。
復雜反射的建立是通過“狗對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為例來講解的。“小狗做算術”這道思考題即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復雜反射的建立過程,又引導學生思考“動物能否理解文字、數字的含義”,進而得出結論:對于某些語言刺激,能形成復雜的反射是人類所特有的。
教材中的探究活動是第一次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包括從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到實施計劃和得出結論的全過程,因此教師應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交流設計方案。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篇3
課型:新授課 課時:2教材分析:本節教學應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緊扣人與環境的關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關知識。學情分析:學生對神經調節的現象雖有一定的認識,但對神經調節是怎樣進行的知識卻知之甚少。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實驗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認識。教學目標:1、 概述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 通過膝跳反射的實驗理解反射的概念3、 描述反射弧的結構4、 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的單反射和復雜的反射5、 提出有關反應速度的問題,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教學策略: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討論---相互交流---得出結論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反射(reflex)人體(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第2課時 1、反射弧(reflex arc)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2、測定反應速度 激情、質疑 產生強烈求知欲望 相互合作 實驗探究(參照書p101略) 表述交流 歸納概念 進一步明確 激情、質疑 自學探究 表述交流 歸納總結 得出結論 小組合作 相互交流 做出假設 制定實驗計劃 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相互交流 進一步鞏固 解答 創設情景:開始學騎自行車為什么總是東倒西歪?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實驗:膝跳反射 強調:實驗成功的關鍵① 叩擊部位:膝蓋下方韌帶② 叩擊時機:受試者放松且未注意指導、幫助 舉例:含羞草對外界的反應是反射嗎?衣藻或草綠蟲的應激性是反射嗎? 強化認識 創設情景:為什么有的反射可不受大腦的控制? 幫助、指導 案例強化:針扎手,是先縮手,還是先感到疼? 組織學生探究:測定反應速度 指導、幫助 知識回顧感悟與收獲達標檢測:瞭望角布置作業 注: 腦 (疼) 針扎手---手皮膚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手肌肉、骨骼---做出反應 脊髓 (縮手) 可見,疼的感覺,其反射弧所經過的路徑較長。所以,我們應該是先縮手,再感到疼。不過,由于先后時間相差太少,往往會錯誤的認為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