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據
史料證明,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使用負數,并且對負數已有較深刻的認識,這在世界上是首創。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在不同時期的生活中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
(二)活動開展張揚個性
教材安排了四個數學活動,我打算用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前兩個活動。由于活動所需的數據要求學生在課外收集完成,課堂活動中只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活動i
1.活動內容
幫助家庭記錄一周的生活收支賬目,收人記為正數,支出記為負數。計算當周的總收入、總支出、總結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數據,妥善保存賬目,作為日后理財的重要依據。
2.活動目標
體驗生活中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運用。
3.活動形式
集中觀看,組建活動。
4.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師生互評。
5.活動步驟
(1)教師演示一個家庭的收支情況;(課件演示)
(2)要求學生根據所要統計的項目,自己設計一個統計表;
(3)學生根據課件演示的收支情況填表并計算;
(4)交流統計表的設計,交流計算結果;
(5)學生拿出自家記錄好的數據整理、填表、計算;
(6)分組討論,綜合意見,交流結果,發表感想;
(7)演講會
①學生六人一組,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根據自己家本周的收支情況討論,對今后家庭理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②每小組推選一名優秀演說者到全班交流;
③評選最佳“小演說家”。
6.活動預測
(1)可能有些學生不會設計表格,不能將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的整理;
(2)可能出現部分學生運算中法則運用不當,導致計算結果不準確;
(3)可能出現部分學生對表格中的概念不理解,不能熟練地完成表格填寫;
(4)數據收集不一致,出現結果多元化。
7.措施
(1)通過教師引領,鼓勵合作交流、互幫互助,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對數據的整理;
(2)通過學生對課件演示收支情況的計算,使學生經歷一個對運算法則的復習過程。
利用多媒體演示,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進行數據整理提供學習平臺,為學生處理自己家庭的數據提供參考。通過學生自主計算更好地鍛煉學生利用法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今后科學理財、學會生活的意識。
活動ⅱ
1.活動內容
記錄本地一周的氣溫情況(可根據天氣預報提供的資料),計算每天的溫差以及這周的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和平均溫差。
2.活動目標
體驗有理數減法法則在生活中的運用。
3.活動形式
集中觀看,小組合作。
4.評價形式
學生自評,師生互評。
5.活動步驟
(1)教師課件演示武漢市一周的天氣預報情況;
(2)數據整理:要求學生自己設計統計形式,并根據課件演示的數據完成統計與計算;
計算: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溫差分別為,這一周的平均溫差為這周的平均最高氣溫為,這周的平均最低氣溫為
(3)交流統計形式,比較每種統計形式的優勢,交流計算結果;
(4)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本地一周的天氣預報數據,完成數據的統計與計算;
(5)數據分析
要求學生根據計算結果對本周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6)師生互評
對計算方法與數據處理方法的評價。
5.效果預測
(1)法則運用不熟練,導致計算錯誤;
(2)計算正確且統計形式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