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不等式的性質(3)
9.1.2 不等式的性質(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初步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價值;
2、對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讓學生感知不等式和方程的不同作用與內在聯系,體會其中滲透的類比思想;
3、讓學生在分組活動和班級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并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難點 熟練并準確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識重點 熟練并準確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提出問題 某地慶典活動需燃放某種禮花彈.為確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點燃導火索后于燃放前轉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已知導火索的燃燒速度為0.02 m/s,人離開的速度是4 m/s,導火索的長x(m)應滿足怎樣的關系式?
你會運用已學知識解這個不等式嗎?請你說說解這個不等式的過程. 以學生身邊的事例為背景,突出不等式與現實的聯系,這個問題為契機引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這個不等式的解法.教師規范地板書解的過程.
2、例題.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數軸上表示解集:
(1) x ≤ 50 (2)-4x < 3
(3) 7-3x≤10 (4)2x-3 < 3x+1
分組活動.先獨立思考,然后請4名學生上來板演,其余同學組內相互交流,作出記錄,最后各組選派代表發言,點評板演情況.教師作總結講評并示范解題格式.
3、教師提問:從以上的求解過程中,你比較出它與解方程有什么異同?
讓學生展開充分討論,體會不等式和方程的內在聯系與不同之處。 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嘗試會有不同的收獲.一些學生能獨
立解決;還有一些學生雖不能解答,但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受到啟發,這比單純的教師講解更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另外,由學生自己來糾錯,可培養他們的批
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比較不等式與解方程的異同中滲透著類比思想.
鞏固新知 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數軸上表示解集:
(1) (2)-8x < 10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語句并寫出解集:
(1)x的3倍大于或等于1; (2)y的 的差不大于-2.
解決問題 測量一棵樹的樹圍(樹干的周長)可以計算它的樹齡一般規定以樹干離地面1.5 m的地方作為測量部位.某樹栽種時的樹圍為5 cm,以后樹圍每年增加約3 cm.這棵樹至少生一長多少年,其樹圍才能超過2.4 m?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刻感悟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以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
總結歸納 圍繞以下幾個問題:
1、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通過學習,我取得了哪些收獲?
3、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僅做必要的補充和點撥. 讓學生自己歸納小結,給學生創造自我評價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以達到激發興趣、鞏固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