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第二單元教案
第二單元 金色年華
一、單元教學目標 :
1、繼續加強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并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做相應的調整和補充。
2、能認識作品展現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畫卷,體會作者的豐富情感,珍惜金色年華的點點滴滴。
3、能根據作品內容展開聯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憶過去的生活,學會說真話,抒真情,寫出真實感受。
5、能與人主動交流,說話注意對象、場合,用語文明得體。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往事依依》 2課時
《幼時記趣》 2課時
《十三歲的際遇》 1課時
《偉人細胞》 2課時
誦讀欣賞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三、教學設計: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單元教學層次的延伸與提高,第二單元引導學生認識文學作品的素材來源于豐富的日常生活,特別是童年生活,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時光,是新初一學生還深留在腦海中的“寶貝”。對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學生的共鳴,相似年紀發生的事情也會更具說服力,更能使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能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
6、《往事依依》講述了著名的語文教育學家于漪老師少時對文學的熱愛與用心,影響了她一生的命運,這樣的事例能否改變學生“我不感興趣的書堅決不讀”、“單調的書不看”等錯誤的讀書觀點呢?
7、《幼時記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豐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學生回味記憶中的趣事與大家一起分享呢?
8、《十三歲的際遇》十三歲就已經在北大念書了,難道她是一個天才嗎?田曉菲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個不變的追求并為之奮斗,同齡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堅定學生不斷上進的決心,踏踏實實地做好身邊每一件事呢?
9、《偉人細胞》中體現了許多中學生希望被人關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別出心裁的大事以此來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實總是失敗而告終,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卻被大家稱道,這或許不是賈里一個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學生能明白偉人其實很平凡,品質也很樸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嗎?
這一單元的教學,要注重生動性、活潑性,激發學生腦海中類似的情景,讓他們暢談自己的獨特的、真實的感受,從而體會作者流露的情感,學會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踏實不懈地努力。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1、了解單元學習內容,確定探究專題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教學步驟 :
1 布置活動:讓學生查閱字典 學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與“年華”搭配
2 布置活動:讓學生閱讀單元提示 討論結合提示談自己對“金色年華”的理解
第二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 :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還可以延伸到發展性評價手冊) 明確任務
2 巡視、指導 瀏覽目錄、課文
3 布置討論:本單元的內容結合你的興趣、愛好及你的理解確定一個專題內容作為本單元的探究問題。 討論、組建學習小組
第三塊:確定單元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布置學生商定單元的活動主題及計劃(活動要有廣泛性和趣味性要結合單元專題) 討論、交流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出示評價內容: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華嗎?2、你有自己的專題嗎?3、你能說出哪些課文題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人物?
自我反饋
2 小結: 自我小結
六、往事依依
于漪
一、 教學目標 :
1、 了解作者成長的源頭,感受她對學生時代閱讀文學作品的一片深情。
2、 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培養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他們閱讀文學作品的自覺性。
3、 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
難點: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三、教學安排: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自由朗讀,講書下注釋的拼音標到書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詞。
二、 集體朗讀課文。
三 、字詞 :
1、注音:
漣漪( )徜徉( )水滸( )
水泊( )停泊( )浩淼( )
歌詠( )重讀( )陰晴雨晦( )
鐫刻( )諄諄教導( )絢麗( )
2、解釋造句:
搜索枯腸 歷歷在目 記憶猶新
雄偉險峻 煙波浩淼 無邊無際
茫茫蕩蕩 走投無路 狼狽逃竄
津津有味 氣象萬千 眼花繚亂
心曠神怡 油然而生 滾瓜爛熟
鴉雀無聲 諄諄教導
四、名句積累:
年華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間
春城無處不飛花
綠樹蔭濃夏日長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五、 作業 :
1、抄寫字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
二、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讀書生活的散文,淺顯易懂。考慮到它在內容上與第一單元“親近文學”有內在聯系。語氣優美,飽含深情。作者通過小時侯讀文學作品的幾件十分留戀的往事的回憶,抒寫了她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白做人之理,做一個志向高尚的人。
三、教學過程 :
1、 快速默讀課文,不動唇、不指讀。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感受作者成長的源頭。
3、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4、設置問題情境:
于漪老師是一位才華橫溢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語文教學規律,教學風格獨特,著述頗豐,成就斐然。這和她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文學熏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于漪老師就深情地追憶了自己少年讀書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憶了文學對她深刻的影響。
5、教師與學生對話
話題一 :作者回憶了幾件往事?往事帶來了哪些好處?
明確:往事(板書)
小時侯讀《評注圖像水滸傳》
學生時代讀《千家詩》
聽國文老師講《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懷古》
明確:好處 ——
懂得了生動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記憶
給我帶來了生活樂趣
使我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
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
是自己的心和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二: 第五段所舉事例都是初中國文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有何異同?
明確: 相同點
兩位老師講的內容都是抒情詩,作者都是愛國詩人。講課時老師都采用誦讀,都入情入理,學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記了所講內容,且由此激發了喜讀詩詞,愛好新文學的熱情。
不同點:
①一個是國文老師,一個是代課的國文老師。
②所講內容是一古一今
③講課情狀一個是情溢于胸,頭和身子左右搖晃,一個是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讀了辛詞每“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而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則“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三: 課文第六段引述老師的話的落腳點在哪里?“我”為什么對此“銘記于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盡”?
明確:
老師這句話的落腳點在“做人”,在作者看來。“當時老師并不說多少大道理,但教我們讀書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語)作者正是按老師的諄諄教誨去身體力行:數十年如一日。從中獲益匪淺,所以“我”永遠銘記在心且受用不盡。
5、學生與老師對話:
話題一:勾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并思考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完成后在小組交流。)
話題二:全班交流 勾畫的好詞好句,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豐富聯想。
注意: 教師要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抓住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由課內到課外進行拓展延伸。
6、學生與學生對話:
話題 《千家詩》中引用的詩句能否顛倒?為什么?
明確:不能。
課文在引用這類詩句時依次為我們展現了春夏秋冬的風光。這樣寫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時序。切合人們的感受習慣。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似一幕幕特寫的鏡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導讀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自然。
7、師生與作品的對話
話題一 :課文多處前后照應,這既是結構安排的需要,更是內容充實、突出主題的需要。舉例說明。
明確:
舉例1: 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結尾相互呼應。首段緊扣標題是為了引起下文,末尾點題是為了深化主題。
舉例2:
第三段說“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第五段進一步講“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強調了讀好書能啟迪心智,指點做人。
四、談談感想,自我評價:(教師稍加把握即可。)
五、作業 :
1、課后練習:一、二
2、《作業 本》
六、教后反思:
七、幼時記趣
沈復
教學目的:
1、借助注釋、詞典,初步讀懂課文并能正確朗讀。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體現的童心。
3、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
教學重點: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教學難點 :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設計:
通過學生獨立合作的研讀課文,借助注釋及詞典,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讀懂課文內容;教師適當指導,引導學生學習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的意義、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
1、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童年時或許都觀察過螞蟻,那你看到螞蟻搬家或搬運食物時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樂趣?今天學習一篇清朝人寫的文章,來了解他在幼小時由觀察微小生物產生的豐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許它也會勾起我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2、疏通課文:
結合注釋讀課文,給不認識的字注音,并試著斷句。
3、探究閱讀:
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一、二兩段:結合注釋、詞典,試著翻譯這兩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譯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互相發現問題,提出意見),最后把小組統一的譯文在全班內交流。
4、教師指導:強調重點:
(1)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無則省略);(2)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擬 強 怡然 稱快 其 必 之 則 然……(3)特殊句式:群鶴舞(于)空 徐噴以煙(以煙徐噴之) 作……觀
5、朗讀課文第一、二段,指導朗讀
6、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三、四兩段:
結合注釋、詞典,試著翻譯這兩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譯文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把小組統一的譯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師指導,強調重點:
(1)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于 其 神游 龐然大物 方 之 蓋 拔山倒樹;
(3)特殊句式: 使(之)與臺齊 驅之(于)別院
以……為 ……為所……
8、齊讀課文
9、教師總結:針對學習情況進行適當評述,以鼓勵表揚為主
10、作業 :
(1)抄寫不認識的字
(2)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課時設計:
研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產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體現出來的童心;說一說自己童年生活中類似的趣事。
教學步驟 :
1、復習:
(1)注音:童稚 項為之強 藐小 怡然稱快 鶴唳云端
(2)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必細查其紋理 和擬作群鶴舞空
徐噴以煙 又留蚊于素帳中
(3)翻譯句子:
心之所向
譯: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譯:
故時有物外之趣
2、導入 :
昨天我們通過仔細的閱讀課文,基本上讀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學習,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來。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件有趣的事情?
明確:(觀蚊成鶴:群鶴舞空、鶴唳云端;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4、小組合作學習:
(1)討論產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內交流。
(觀察細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體現觀察仔細的語句)。
(2)文中所敘“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童心、童趣?(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觀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據課文,你能說說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獨立描述,教師稍加評點,鼓勵為主。)
5、齊讀課文,注意體會文中的童趣。
6、說一說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總結:想象力是心靈自由翱翔的翅膀,乘著這雙翅膀你會探尋到更為廣闊的奇妙的世界,體會到更多的創造的樂趣。觀察會給你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了這雙眼睛你便不會錯過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間,希望我們都能充分運用這雙眼睛和翅膀。
8、作業 :
(1)《練習冊》
(2)解釋重要詞組的意思
9、教后反思:
附 板書設計 : 《幼時記趣》
物外之趣: 產生原因:
1、觀蚊如鶴:(1)群鶴舞空
(2)鶴唳云端
2、神游山林: 觀察仔細 想象奇特
3、鞭打蛤蟆:
八、 十三歲的際遇
田曉菲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的方法。
2.繼續學習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體會并學習作者“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分段和歸納段意。
2.難點:學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指導:
1.自讀課文,熟悉內容。
2.查工具書,掌握下列詞語,并抄錄在本子上。
際遇:遭遇(多指好的)。
塵緣(yuan2):塵世的緣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現實世界里人與人或人與事物之間發生聯系的機會。
穹窿(qi6ngl6ng):指中間高四周低的拱形;此指無邊的天空。
迷離;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涉足(She4):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徜徉(chang3yang3):安閑自在地步行。
絮語(xu4):絮絮叨叨地說。
犀利(xi1):(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凝重(ning2):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tian2)安詳恬靜。
擷取(xie2):摘下,取下。
惆悵(Chou2 Chang4):傷感,失意。
沉淀(dian4):溶液中難溶解的物質沉到溶液底層,課文指許多話堆積在心底。
嗚咽(ye4):低聲哭泣。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它。
紳士風度:指有教養的美好的舉止姿態。。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虛、無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駒過隙(Xi4):白駒,原指駿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 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駿馬前飛越細小的縫隙一樣。
通幽曲徑:通向幽深去處的曲折小路。
二、創設情境, 導入 新課:
本文作者田曉非寫作此文時,是北大學生。她是個有理想、有追求,學業優異的學生。13歲就進了大學之門,而且是全國一流的高等學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對北大有怎樣的感情呢?學習了此文,我們就會有收獲的。
三、理解課文:
1.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若分為三部分該怎么分,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要求幾個同學回答后比較)
第一部分(1—3):寫“我”進了北大,實現了童年的夢想。
第二部分(4—13):寫“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學習和收獲。
第三部分(14-18):抒發“我”對北大的熱愛之情。
這樣三個部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從過去寫到現在,從現在寫到未來;從初識寫到進校,從校內的三年生活再寫到對北大的贊美歌頌。這樣分段,顯得自然、合理。
2.提問:這三個部分綜合起來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要求學生充分發言,討論并歸納):
師: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細讀一遍,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歸納整理。
第一部分:“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似曾相識的風景,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悅與感動,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內心。”這主要表達作者對北大有一種說不清的向往,或者說是一種心靈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卻固執地扭過頭去,口里說著:‘才不呢!現在若看了,以后再來上學不就‘不新鮮’了嗎?”這個情節非常有趣,它表達了十歲的“我”是多么地富有個性和自信,“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生”。總之,這個部分主要表達作者從小就對北大一往情深,心儀已久。
第二部分:入學之初發出了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這第二部分的許多重要語句,都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熱愛、感激之情。北大讓作者讀了許多書,結識了許多人;北大讓作者開始新的生活;北大讓作者的心靈更加充實、更加豐富。
第三部分:這個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語句,表達對北大的熱愛、思念以及要為北大做出貢獻的心情。如“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來……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由以上的細讀、感受、理解,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歸納:這三個部分綜合起來表達了作者向往北大,熱愛北大,感謝北大和要為北大做貢獻的一情意。
3.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師給予足夠提示,還可以互相交流)
提問后歸納:
本文敘寫了作者與北大的際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懷抱中成長的經歷,抒發了作者對北大的向往、熱愛、感激和要為北大做出貢獻的情意。
四、小結
本文作者是個早慧型的人才。她13歲就上大學,16歲就寫下了這樣一篇情感飽滿、思想豐富、文采動人的好文章。我們雖然難以跟她比肩,但我們應該從她的成才放事中吸取一點什么,這就是自信,執著,大量地閱讀、思索,渴望創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學習作者的這些精神,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有思想、有覺悟、有知識、有智慧的人才。
五、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2.完成下列練習
(1)抄寫出課文中運用下列詞語的例句,并用這些詞語自己各造一個句子(不能跟課文的例句一樣)。
①倘祥 :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②似曾相識: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③茫然若失: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④通幽曲徑: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2)本文作者有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請你模仿這個排比句,寫出自己的渴望。
六、教后反思:
九、偉人的細胞
秦文君
教學目標 :
1、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交流的能力;
3、抽象與概括能力
4、想象與創造能力
活動設計:
1、收集、交流關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2、小組討論,探究主旨。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關于細胞,你都知道些什么?……
《偉人細胞》節選自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的金獎小說《男生賈里》第18章。小說記敘了初一男生賈里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實施偉人計劃的曲折過程。小說分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是賈里三次“可歌可泣”的偉人行動;第四部分是賈里的一次意外成功。小說通過塑造賈里這樣一個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生動地說明一個道理:必須從小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二、品讀日記:
1、賈里畫像評議。
課文的主人公是誰?想見見他嗎? 今天,我把他請到了現場……(拿出小黑板上的賈里畫像,介紹作者)。
“賈里有三個最大、最得意的細胞還沒有畫出來。是哪三個細胞?你知道嗎?”……
2、導讀賈里日記:
①從日記里看出,賈里是個怎樣的人?(很自信,很痛苦)②從哪些句子看出?該怎樣讀?(導讀日記……)
③評價賈里(自評;他評,同學評)
二、抓關鍵句,回顧課文。
1、關鍵句質疑:
課文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賈里弄不懂,“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為不被人重視,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卻被當成了不起的大事。”
默讀,思考:
為了做偉人,賈里做了哪幾件“可歌可泣”的事?“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指的又是哪一件事?……
2、瀏覽課文,熟悉情節
學生瀏覽課文,圈點,匯報。
“可歌可泣”的行為: (1)“仇人”變朋友
(2)追求“矮個風度”
(3)打工計劃失敗
“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主動要破書。
三、精讀思考,探究主旨:
賈里想當偉人,有遠大的理想,這決不是壞事。遺憾的是他三次“轟轟烈烈”的偉人行動都失敗了,他認為“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卻讓他成了學校的“今日明星”……
1、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
賈里三次偉人計劃都失敗了,你認為他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賈里要實現偉人夢,還應該添加哪些偉人細胞?(小組討論交流,組長做好記錄。):
賈里失敗原因:
想法不當,不切實際;
不想做小事,只想一鳴驚人;…
應該添加的細胞:
實現偉人之夢的歷程雖然充滿艱辛和坎坷,但是我相信,“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等優秀的偉人細胞一定會幫助賈里走上成功之路!
2、鼓勵質疑 :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意思是說,讀書要學會思考,學會質疑。
現在請大家靜下心來默讀課文,尋找課文中有矛盾的地方或者含義深刻的句子,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思考價值?……
小說最后有一句話,“爸爸又說賈里長大了”。你是怎樣理解的?
從小說中看到,從開始到最后,賈里的變化很大。
從思想上看,他不再空想,終于認識到自己不是偉人,只是一個“普通人”,應該做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從行動上看,他不再著眼于“轟轟烈烈”的大事,而開始做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比如主動要破書。
這說明,賈里不管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進步了,開始成熟了。所以 “爸爸又說賈里長大了”。……
3、學生贈言:
經歷了三次痛苦的失敗,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時賈里心里充滿了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賈里的好朋友,你會怎樣安慰他?請從自己收集的關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給賈里吧……
四、創造,拓展。
1、人都是發展變化的。看著板書,誰能借用剛學過的數軸來表現人的兩種相反的發展變化?……
原點表示什么?(人的起點)
箭頭表示什么?(人的兩種相反的發展方向)
刻度呢?(表示人生的足跡)
看著這個人生的數軸,想想你該怎樣設計自己的人生?老師贈言……
2、選擇或設計一句格言做為自己的座右銘,寫在語文書的扉頁上。
3、推薦閱讀《男生賈里》。
附:板書設計 :
九 、偉人細胞
賈里
庸人 普通人 偉人
理想遠大 ╋ 腳踏實地 = 成功
五、作業 :
1、選擇或設計一句格言做為自己的座右銘,寫在語文書的扉頁上。
2、完成語文《作業 本》。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