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1
2、《城南舊事》簡介:
20世紀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學生快速閱讀文字資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加強對文章的感性認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播放《城南舊事》中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一段畫面,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知文意。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積累以下詞語。
多媒體顯示:
⑴ 辨讀音:
腫脹(zhànɡ) 叮囑(zhǔ) 皺眉 (zhòu)
驪歌(lí) 雇(gù) 花圃 (pǔ)
⑵ 辨字形:
玉 zān(簪)花 雞毛 dǎn(撣)子 氣 xiū xiū(咻咻)
2、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對文章圈點勾畫,找出記敘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
3、教師選三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述課文。
(注:教師暫且不做評價,學生能概述,初步感知文意的要求也就達到了)
四、品味鑒賞,美點尋蹤
1、教師要求學生精讀課文,以文章留給自己的最初印象為話題,同桌之間交流閱讀體驗,然后選幾位同學面向全班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2、教師歸納學生的看法,以板書提示課文美點所在。
板書如下:
情感美 結構美 語言美
五、師生共同賞析課文的情感美
1、教師設計相關題目,指導學生品味賞析課文純樸真摯的父愛:
多媒體顯示:
⑴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⑵ 重點品讀“我”賴床遲到一事,其中表現了爸爸什么樣的情感態度?
⑶ 請篩選小說中“爸爸”的語言,試品析它們表明了爸爸對女兒怎樣的深情。
2、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教師提示學生應從具體的事情中去感知,切忌架空分析,空洞說教。)
3、任選幾位同學發言,其余同學點評:
明確:
⑴ 爸爸是個“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可親可敬的人。他讓孩子到銀行匯款,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能闖過去。爸爸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