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教學設計
三、學生齊讀課文兩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并背誦。
3、課外收集被人譽稱為“天才”的例子,探究他們的成長奧妙。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悟讀課文,自主評價作者的觀點
教師提問: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課文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請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角度,觀點要鮮明,要有理有據,思路要清楚,語言要簡練。
學生自由發言:
生1:人們的智力發展存在著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學習。
生2:僅有后天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即勤奮。
生3:我們應該為天才的成長營造怎樣的環境?文中邑人驚奇于方仲永的天才,因此,對他“世隸耕”的父親的態度也有了轉變,“賓客其父”。仲永的父親呢?日扳仲永環謁邑人“,是世人的吹捧扼殺了仲永的才能。
生4: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賦,有后天教育,有主觀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勤出智慧,勤能補拙。英國首相丘吉爾、古希臘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就是鮮明的例子,實踐正明,一個人才能的高低、知識的多寡關鍵在于的程度如何。……
教師總結:大家談得都很好,有對作者觀點的認可,也有對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作進一步的引申,引經據典,有理有據。如能課后精心整理,相信一篇篇佳作將會脫穎而出。
三、品讀課文,探究文章的美點,體味其妙處
學生自主賞讀課文,品評課文的藝術特征:
生1:本文借事說理,敘是議的依托,議是敘的深化,說服力強,引人深思。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鑒。
生2:本文的語言簡練雋永。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貪圖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不使學”三個字,看似平淡,卻為方仲永和變化埋下伏筆,點出方仲永命運變化的關鍵。
生3:文章先揚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給人強烈的心理沖擊,產生“理不講而自明”的藝術效果。
生4:事理結合是本文顯著特點,但情感的流露也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衰傷之情。
……
四、課堂小結
文章文理并茂。剛才我們品讀課文,賞析文章的美點,它為我們寫作提供了極好的范例。同時,仲永的悲劇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天才需要呵護。天才需要勤奮。只要我們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
(放自制的動畫課件)
【教學反饋】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檢測
幻燈顯示:
1、解釋帶下劃線的字:
⑴ 世隸耕
⑵ 未嘗識書具
⑶ 并自為其名
⑷ 指物作詩立就
⑸ 稍稍賓客其父
⑹ 或以錢幣求之
⑺ 環謁于邑人
⑻ 不能稱前時之聞
⑼ 泯然眾人矣
⑽ 受之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