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讀碑》教案及練習
【模擬試題】第11課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 [識記與積累] 1. 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瞻( )仰 鎦( )金 巍( )峨 b. 梭鏢( ) 發髻( ) 旌( )旗 c. 鑲嵌( ) 挑釁( ) 重幔( ) d. 天塹( ) 逾( )越 上溯( ) 2. 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 (1)我懷著萬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這座巍峨、雄偉、莊嚴的紀念碑。( ) a. 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 b. 從低往高觀看 c. 從近往遠觀看 d. 認真仔細地觀看 (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a. 低下 b. 流傳 c. 掛下 d. 接近 3. 下列句子的表達方式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我踏著花崗石鋪成的臺階,到了第二層平臺。 b. 浮雕上,號兵吹起沖鋒號;指揮員右手高舉,連連向高空發射信號彈…… c.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和碑文。 d. 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 [課文解讀·感悟探究] 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完成4—6各題。 4. 作者對石碑進行說明,采用的順序是( ) a. 先臺階,再四周;先中間,后碑身,先題字,后碑文的空間順序 b. 先四周,后中間;先臺階,后碑身;先題字,后碑文的時間順序 c. 先四周,后中間;先臺階,后碑身;先題字,后碑文的空間順序 5. 此段在說明過程中運用了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 6. 碑文中有“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一句,其中“到”字能否去掉,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品味,拓展提高]北京立交橋(節選) ①建國門立交橋是苜蓿葉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葉,碧綠的草坪、連片的鮮花簇擁著它,猶如一個巨大的花籃,輕托著搭在上面的十字飄帶,從低處仰望大橋,四周的高層建筑似乎也矮了幾分。 ②西直門立交橋與建國門橋風格迥異。頂層機動車道是圓形轉盤;中層非機動車道是橢圓形轉盤。整個空腹轉盤橋外徑東西長140米,南北長95米,比工人體育場的足球場面積還要大。凌空鳥瞰,有人說它猶如滿月,有人說它如似盤龍。 ③矗立在京都東大門的三元橋,又別具風格,開闊、舒展、豁亮。盡管三環路、機場路、京順路三路在這里交會,它卻沒有偏重往立體發展,而是向寬廣鋪開,路向八方放射,橋向八方伸展,氣勢宏大。橋開闊舒展,綠化設施也開闊舒展。總面積達7.5公頃,布置成圓形、矩形等幾何圖形的四座街心公園里,栽著松柏,植著鮮花,立著雕塑,安著坐椅,儼然一座立體花園。 ④一座一座說不盡。每座都是一件藝術品一幅立體畫,一首無字的詩,給首都增添了不盡的景觀。 7. 用簡要的語言概括三座立交橋的特點。 (1)建國門立交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直門立交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元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①段末句中加點的“似乎”一詞能否去掉?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③段中承上啟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句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第④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在選文結構上,本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現創新] 11. 昨天,在槍林彈雨的戰斗中,人民英雄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甘愿“拋頭顱,灑熱血”;今天在商品大潮沖擊下,卻有許多的科學家甘于寂寞,致力科研。這正像古人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他們高潔的志趣和人格的堅持。 第12課 讀碑[識記與積累] 1. 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恢hóng( ) 如qì( )如訴 luò( )yì( )不絕 凝滯( ) 誓( )師大會 逶( )逶迤( )迤 締( )造 剝蝕( ) 夯( )實 偌( )大 流淌( ) 怦( )然心動 2. 把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填在后面的括號里。 (1)什么字?森林一樣的烈士的名字!( ) (2)它莊嚴、雄偉、壯觀,像一個有著漢白玉肌膚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門廣場。( ) (3)我比他們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塊石頭。( ) (4)整個碑上,是字的堆積,字的重疊,字的密密麻麻。( ) (5)泉水如泣如訴。( ) 3. 下列句子中意思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 (1)作者每次去北京天安門廣場是為了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漂亮外觀。 (2)作者每次去北京天安門廣場是為了看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題字和碑文,從而學習書法技巧。 (3)作者每次去北京天安門廣場是為了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尋找生活意義和生命意義。 [課文解讀·感悟探究] 讀下列語段,完成文后習題。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我以前實在沒有讀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從字面上讀讀就行了嗎?它的背面還有什么呢?難道不是銘刻著的密密麻麻重重疊疊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觸目驚心比森林還要遼闊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數目,不是幾十萬,不是幾百萬,而是幾千萬!要是把那些名字也復活為血肉之軀,那么,天安門廣場是站不下的,加上東西長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擠得房倒屋塌,也擺不下他們的巨大陣容!他們的人數,是要比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公民數還要多的!然而,為了 造我們的幸福生活,這么多、這么多的英雄兒女, 都倒在血泊里了! 4. 按拼音,寫漢字。 __________造 __________都 5. 文中畫“_________”線的三個問句依次是( ) a. 疑問 反問 疑問 b. 疑問 設問 反問 c. 設問 疑問 反問 d. 反問 設問 反問 6. 概括這段的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我以前實在沒有讀懂它”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品味·拓展提高]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習題。豐碑李本深 一支長長的紅軍隊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頂著混沌迷蒙的飛雪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只冰坨,狂風狼似地嚎叫著,要征服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的馬,早已讓給傷號騎。將軍和戰士們一道踏著冰雪行軍。他不時被風雪嗆得咳嗽著。他要率領這支隊伍向前挺進,為后續隊伍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十分惡劣的環境和十分殘酷的戰斗,可能三天兩頭吃不上飯,可能要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這支隊伍的素質怎樣呢?能不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 將軍思索著…… 前面的隊伍忽然放慢了行軍的速度,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將軍的警衛員回來告訴他:“……前面……凍死了一個人……” 將軍愣了一愣,什么話也沒說,朝那兒走去。風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蹌,眼睛有點迷離。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著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落滿了雪,可以看出鎮定、自然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半截帶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飛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向戰士們借火…… 怎么?他的衣服這么單薄、破舊!像樹葉、像箔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為什么沒有發給他?將軍臉上頓時陰云密布,嘴角邊的肌肉明顯的抽動了一下,驀然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叫軍需處長來!我……”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動著,不知是由于冷,還是由于憤怒。終于,有什么人對將軍小聲地說一聲:“這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正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鐘。雪花無聲地落在眼瞼上,融化成閃爍的淚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與云中山化為一體的犧牲者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一座晶瑩的碑…… 將軍什么話也沒有說,大步地鉆進了彌天的風雪之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在說:“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8. 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混沌___________ 踉蹌___________ 9. 文中進行了人物的刻畫,請寫出本文描寫將軍時用了哪些方法,并各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這支隊伍的素質怎樣呢?能不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是小說開頭埋下的伏筆,請從文中找出與它相照應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中著重刻畫了軍需處長的什么精神?對你有何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現創新] 12. 讀了《豐碑》一文后,你認為我們今天還有向紅軍學習的必要嗎?我們應主要學習他們的什么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過程中,同樣有許多像軍需處長這樣的好干部,試舉出兩例,并用一句話概括各自的先進事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