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母親河》綜合學習課教學設計
這次課程改革的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次學習方式的革命。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這堂課便是順應課改趨勢而做的一次大膽的嘗試和探索。
活動目標
①熱愛祖國河山,感受黃河文明,體會黃河作為“母親河”是怎樣深入全面地積淀在中國文化中的。
②關注母親河現狀,加強環保意識。
③培養學生根據主題搜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分析運用所得資料的基本方法。
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分工協作。
⑤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在綜合活動中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活動重點
通過各種途徑搜集關于黃河的語言、文化、歷史和環境等資料,經過整理、篩選,設計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對黃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活動設想
①尋求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的協作。
②化整為零,課內外結合安排活動。
課前準備
①四個小組分工合作,小組長分配任務。
一人負責搜集與黃河有關的俗語、諺語、成語、古今詩詞,一人負責搜集黃河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黃河斷流、水污染現狀的資料。
②美術課學習廣告設計,制作保護黃河的公益廣告。
③要求四人小組搜集資料并與老師合作設計成果展示方案。
活動過程:
搜集資料
學生獲取資料的途徑可以有:利用課余時間咨詢相關科目老師、翻閱歷史地理課本、上圖書館、上網等。搜集資料時間為期一周,一周后將資料交給老師檢查摸底。
設計成果展示方案
學生設計,學生主持活動,學生展示,教師退居幕后指導。
成果展示要求溶詩話、廣告、佳作于一體,突出探詢黃河的語言文化積淀和倡導環保意識兩大中心內容。
成果展示
①學生展示有關黃河的詩話,教師主要在體現活動的語文特點上下功夫,引導學生品味評析詩話。
②設計保護黃河的公益廣告,突出語文學科特色,要求廣告詞巧妙、生動、有創意。
③綜合寫作。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對于黃河的方方面面有一定的了解,積累素材的過程已經完成。寫作關鍵在于如何選定話題角度,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活動評價
①教師點評學生的活動成果展示。
②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過程評價。
③教師進行活動過程評價。
教師根據綜合活動的目標,著重對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的關于黃河的語言、文化和環境等資料,經過整理、篩選,設計成果展示的過程進行評價。對于普通能力的學生,肯定他們的分工合作、搜集資料的能力,表揚資料搜集質量好的同學和資料被采用的同學;對于能力較強的同學,即參與成果展示的策劃、主持、解說和表演的同學,則更要肯定他們的根據主題搜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 分工協作的意識以及他們在綜合活動中的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