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堂教學實錄
生(七嘴八舌):聲音越來越大,呼喊。
師:支持他說的,說的原因是這八個字。說了還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13、14段“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薄斑@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師:聞一多如果寫了本學術著作,會不會四處炫耀?
生(齊聲):不會。
師:他做了什么?
生(齊聲):四處傳觀。
師:中國的學者、文人是遠離政治的,如沈從文,但聞一多介入政治,考慮其中有什么因素在里面。還有哪些?
生15:李公樸被殺后,作演講。
師:說得很好,不過要加先生。諸老師過幾天也要去給初三同學演講,講中考作文怎么寫,這里為什么要突出聞一多先生的演講。
生(七嘴八舌):當時有特務在場,情況非常危險。
師:對,大家已經對當時的局勢很清楚,很危險,但聞一多先生是怎樣去的呢,用文中的一個詞叫——
生(齊聲):大無畏。
師:對,我們把15段讀一讀。
學生朗讀15段,教師板書“最后一次講演”
師:還有沒有了?
生16:18段,參加游行示威的前頭。
師:不是參加前頭。
生16:參加游行示威,走在前頭
師:(板書)神態如何?
生(齊聲):昂首挺胸,長須飄飄。
師:作為民主戰士的聞一多為什么這樣?我們前面討論過是“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而且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其中來。作為革命者他這樣做,與前面作為學者的聞一多矛不矛盾?
生(齊聲,很肯定):不矛盾。
師:文中有個詞,叫“迥乎不同”,注意看老師的筆劃,形容眼睛有神,叫“炯炯有神”“炯”是這樣寫的。還有個詞叫“一反既往”既往是什么意思?
生17:以前。
師:對,反義詞叫“一如既往”有些同學在老師給他指出錯誤之后,并沒有一反既往,糾正自己的錯誤,反而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這是要不得的。(板書)我們現在來思考一下,一個人為什么有這樣大的變化?
生18: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是為了鉆研學術,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是為了國家奉獻。
師:好的,我把他的話復述一遍,大家聽好。作為學者的聞一多不計個人利益,潛心研究學術;當他看到時局黑暗,他是為中華民族而說,為民眾爭取民主的權益。兩個階段有沒有共同點?
生19:革命是為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做學問是為了開一劑文化藥方。
師贊許,并板書。
師:對,當時的國家已經是極度衰微了,有一句話叫“華北之大,已經容不下一張書桌。”而我們有杰出的學者,講自己的人生選擇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來,我們把中心句讀一讀。
學生齊聲朗讀20段。
師:為什么這兩句話中間用句號,句子不是很短嗎?
生20:也許是為了把長句變短句,增強強調語氣。
師:說得很好,你把諸老師的心里話都說出來了,為什么要加也許呢?要對自己有信心。
生21:用句號可以延長停頓,使語氣更堅定。
師:好,我們再來把這兩段讀一讀。
學生朗讀。
師:我覺得19段讀得不好,有幾個詞沒有突出出來,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學一樣,知道諸老師說的是哪些詞。把這段讀完美了。
學生再讀課文。
師:我想問一問,有沒有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喜歡這篇文章的男孩子舉舉手。為什么喜歡?
生22:我覺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寫得慷慨激昂,讀得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