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4
(節選自《背包穿越香巴拉》)
提示:感受奔騰江水的震撼,領略一路旖旎的風光,勇于探索、不畏難險的人才能看見最美的風景。
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于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提示:以豁達與堅韌去化解并超越苦難,生命才精彩;艚,這位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學巨匠,不斷挑戰自身極限,與命運抗爭,終成為人生的斗士。
真正的英雄
【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本設計圍繞“英雄”的主題開展閱讀教學。朗讀、說話、寫作等活動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過程始終兼顧演講詞的文體特征與活動主題的內涵,兼顧學法的指導與學法的實踐。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1.交代活動主題——認識英雄
2.活動布置:
①將學生分兩組開展活動。
第一組:利用圖書館、網絡查閱一至兩位為人類發展貢獻卓著的英雄資料,了解其成長歷程、言語行為、精神情懷。
第二組:從報刊及其他新聞媒體中搜集身邊平凡的英雄材料,了解其動人事跡、趣聞故事。
②將資料匯編、整理,寫成材料。
二、課中活動
(一)朗讀活動——讀英雄
1.活動導入并交代:朗讀課文,要體會演講詞的特點,為寫演講稿做準備。
2.聽錄音,討論如何朗讀這篇演講詞。
3.教師歸納,進行朗讀指導:
本文并非一般演講,演講者的雙重身份決定了他既要賦予演講以普遍意義,又要平易近人,與人民在一起。朗讀,應揣摩演講人角色,甚至可扮總統來讀,要擺正姿態。
全文處處抒發失去英雄的悲痛之情,其整體情緒是悲痛,但又不停留于悲痛,而是號召人民化悲痛為力量。朗讀,要把握基調。
演講要能激發聽眾的情感,本文飽含深沉的哀痛、熱情的贊頌和深切的號召。朗讀,要滲透感情。
演講詞一般不講求說理的嚴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從情感脈絡看,本文為兩部分;從寫作思路看,分三部分,層次明晰。此外,演講詞為加強語氣、強化語義、增強力度、創造氣勢、渲染感情,常排列整齊、對稱、節奏和諧的句或段。如6-12段的整齊排列,15段內相似語句的排列。朗讀,要讀清層次。
演講是聲音的藝術,也需輔以動作表情,通過面部表情、體態、手勢交流情感和傳播信息。朗讀本文,可輔以態勢語言。
4.學生朗讀體驗,盡力縮短朗讀與演講的距離。
(二)說話活動——話英雄
1.按課前所分小組交流。
2.每小組推選一至二位同學補充整理材料,上臺宣讀。
3.暢談感想及活動后對英雄內涵的更多認識。
(三)寫作活動——學英雄、寫英雄
圍繞怎樣學英雄、如何理解英雄,試寫一篇演講稿。寫前回顧演講詞的主要特點。(提示:切入點要小,因初次寫作,教師要求不必過高。)
三、課后活動
1.完稿、定稿、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