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4
買下一副無用的手套——算是自己盡了一個良心上的義務,這舉動真有點近于發(fā)瘋,可心里感覺還挺不錯,但直到進入地下鐵道去打聽我下榻的旅館的方向時,我才意識到應當好好欣賞這次迷路的奇遇。
我感到那些假如不迷路我永遠也不會注意到的瑣事,精彩極了。我看到一位賣花老婦人坐在靠地下鐵道墻邊的長凳上,她的籃子已快空,里面只有一朵黃玫瑰。她脫下鞋,正揉一只勞頓的腳,臉上溢著行將結(jié)束一天奔波的舒心的微笑。我買下那最后一朵黃玫瑰。轉(zhuǎn)眼,我又看到站臺上有一個報販,有趣的是,在他一嘴煤塊一樣黑的胡須中,竟有一小撮近乎雪一樣白,仿佛太陽正竭力從烏云中透出明亮的眼睛似的。我從他那兒買來一份晚報。在火車上,我看到對面坐著一個學者模樣的老人,一本書攤放在他腿上,他的額上刻著因一生的刻苦鉆研而帶來的細小皺紋。他在打盹。在我快要下車的時候,他醒來,對書露出了歉疚的微笑,仿佛為自己在生命的余光里打瞌睡向它道歉。而后他對我也微笑了一下,說:“嗨,老了。”
當我走出地鐵,最后朝向正確的方向時,迎接我的是一片幽暗的天空,上邊只有一顆星星向我閃著眼。上帝并沒有熄滅他房間里的所有燈盞。他留下了一盞,為那些孤獨的靈魂指路,使人們從此不再迷失于回家的路途。
那一夜,我的收獲不多,一副手套,一朵黃玫瑰,一張晚報,一個微笑的記憶和一顆模糊的星光。但生活不就是由這樣的小事組成的嗎?
使用建議:“我”與魯濱孫:一個迷失方向卻尋覓生活情趣,一個置身孤島卻與命運抗爭;一個灑脫關(guān)注細枝末節(jié),一個無奈解決衣食住行;一個悉數(shù)收藏“有趣而難以忘懷的人生奇遇”,一個讓28年荒島生活成為刻骨的冒險經(jīng)歷……同是遭遇不幸,同樣能積極面對不幸。可與課文比讀,讀出蘊含的情感,讀出獨特的感悟。(未完)
登上地球之巔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這是一篇通訊,它真實、準確、及時地報道了人類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課外必須了解有關(guān)背景。教學本文,力求再現(xiàn)情境,借以直觀感受,并遷移課外,從中有所感悟。
教學步驟:
一、描述畫面 快速默讀全文,按時間順序?qū)⑽恼聝?nèi)容切分為以下幾個畫面,學生續(xù)說畫面,再現(xiàn)情境。可同時輔以播放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的光盤和圖片,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效果。
1.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四位登山隊員輕裝出發(fā)……
2.巖壁陡滑,“第二臺階”擋住了去路……
3.天漸黑,四人緩步前行……
4.劉連滿留下,他昏迷了……
5.夜已黑,點點星光閃耀,三人辨認著路途……
6.一次史無前例的無氧攀登開始……
二、揣摩語言 師生共繪突擊“第二臺階”和劉連滿犧牲自己為隊友這兩幅最感人的畫面,引導緊抓文中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句,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可嘗試如下方法揣摩詞句,比較體味:
1.力求復活形象化的動詞,在“活”的表演中直觀呈現(xiàn)人物動作。如“他用雙手插進巖縫,腳尖蹬著巖面……”,一“插”一“蹬”顯示巖壁垂直、光滑之態(tài),可見突擊“第二臺階”的難度。
2.刪減詞句,對比效果:
“……他們穿著特制的鑲有鋼爪的高山靴也難踩穩(wěn)”,如刪掉“也”,效果怎樣?(特制的高山靴在陡滑的山路前無能為力,“也”字有力地體現(xiàn)了登攀艱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