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4
“登上‘第二臺階’的巖頂后,他們才發覺,由于體力減弱,他們攀登整個‘第二臺階’,共花費了五個多小時……”(如去掉“才”,不足以表現他們以全部精力凝聚于攀登,不足以體現時間是攀登艱難的有力證明。)
“他們的安全,對于他來說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勝利……”刪去“更”比較效果。(隊友的安全、自己的生命,孰輕孰重,天平的指針偏向前者,“更”不正是為他人無私奉獻自己精神的寫照嗎?)
“他用雙手插進巖縫,腳尖蹬著巖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刪掉“一寸一寸”,不能突出上升速度的緩慢。)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為何不直接說“時間在過去”?(四肢愈來愈麻木,心臟因缺氧跳動愈加急促,這樣的狀況,一分一秒多么難熬!而此時的劉連滿活著的愿望如此強烈,在分分秒秒中其內心經歷了何等復雜的斗爭!)
3.改換詞句,參照原文,反復品味。如“……而用在攀登這最后三米巖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將“三米”改為“幾米”,“三個”改為“幾個”如何?(用確數而不用約數,確切體現距離與時間的強烈反差,表明這是一段特殊的行程。)
三、回味遷移 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挑戰自我、超越極限的贊歌不斷。回讀課文,再遷移課外,擷取精彩文章、精彩片斷共同品讀,學生將又是一次心靈的震顫、情感的升華。
1.回讀課文,整體感受。
2.援引課外精彩片斷,品讀升華情感。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背景資料
①1960年和1964年,郭超人冒著生命危險,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跟隨中國登山隊先后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的高度。他在登山日記中記下了當時的感受:“一只看不見的魔掌壓迫著你的胸脯,緊捏著你的喉管,你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張開嘴,吸入你需要的空氣。每一步都不輕松——并不是你的腿酸痛或者無力,而是你已經沒有力量把你這雙幾乎已經麻木的腿移動。”
②“文傳馴水,情系珠峰,半紀風云留彩筆;社峙環球,論標喉舌,一生心血獻新華。”這副沉重的挽聯高度準確地概括了郭超人一生的事功業績、道德文章。
2.課文擴讀材料
拉斯頓終于決定用隨身攜帶的一把8厘米長的折疊刀給自己的右臂實行截肢。他忍著鉆心徹骨的劇痛,用刀子在自己的右臂前肘處一下下地割起來。鮮血大量濺涌而出,染紅了壓住他右臂的巨石,并流淌到地面。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最后,拉斯頓的右臂終于被切斷了。由于大量失血,他差點暈厥,然而,他仍從身旁的急救箱中取出殺菌膏、繃帶等物,給自己被切斷的右臂做緊急止血處理。流血止住后,他決定徒步走出峽谷。
(節選自《登山勇士斷臂求生》)
提示:峽谷探險被巨石壓住右臂,絕境被困五天斷臂拯救自己,這是懦弱與勇氣的較量,也是自我意志的考驗。
一路上陸陸續續湊在一起的我們居然也成了一個不小的隊伍,蜿蜿蜒蜒地散落在山間的小路上。爬高上低,山腰間的這條小路逐漸顯露出它的崢嶸來。緊貼著半山腰開鑿的小道不足半米寬,有些地方僅僅可以放下一只腳。臉緊貼著峭壁,背后懸崖下是奔騰咆哮的江水,掉下去絕無生還的可能。每到稍微寬闊一點兒的地方,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聚在一起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