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
(2)那么,如何才能使國富民強呢?(課件出示: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片斷)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于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4)是的,只有像梁啟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才有前途,陸游的悲劇才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著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五)拓展總結----心聲傾訴
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今天,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可是,中國臺灣的同胞們卻遠離祖國母親。請大家對遠在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們說幾句話,表達一下自己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愿望,盡可能的用上自己知道的古詩名句。 《示兒》教學反思: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以往的古詩教學,往往注重講解注釋,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把古詩的意思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傳授給學生上了;而學生在枯躁無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釋中,根本就不能體味到我國古詩獨有韻味美和意境美。
本課選用的古詩《示兒》雖然離學生的生活較遠,但學生對于這首詩已經都比較熟悉了。在這節課的開始,我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對學生講述了“1976年1月,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逝前已經昏迷中的他,要求所見的最后一個人是調查部長羅青長,了解對中國臺灣工作情況。面對羅青長,總理未能把心中的話說完,便再度昏迷過去。鄧穎超最了解丈夫的心愿,她把周恩來的骨灰盒先陳放在中國臺灣廳一夜,后遵其遺囑將骨灰撒向祖國的山川江海。” 然后我問學生:“對剛才這番話,你是如何理解的?從中你讀出了總理的心愿了嗎?”從學生的表現中看得出來,學生聽得很動情,理解得也很透徹,從而為本文的學習搭建了一座暢通的橋梁。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總結古詩的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按照總結出來的方法---“走進詩人、理解詩題;抓準字眼、明析詩意;想象意境、感悟詩情;吟誦詩句、熟背詩文。”,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并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把當時的情境描繪出來,加深學生對古詩所表達的情感的感悟。 學生們對本詩掌握了以后,我又適時進行了課外延伸,給學生用多媒體展示了一首課外古詩----林升的《題臨安邸》和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片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動員,事實證明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項訓練活動----心聲傾訴:對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說幾句話。為了考查學生的古詩積累情況,我特意規定學生最好用上自己知道的古詩名句。一節課下來,同學們情緒激昂高漲,我自己也感覺效果不錯。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上肯定也會存在不少應改進的地方,請各位老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