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案
作者寫桂樹,感覺月宮中的桂樹和自己身后的桂樹重疊到了一起,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意境,體驗到了一種美的愉悅。
作者為什么要寫嫦娥是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文章將三妹比做嫦娥,將凡俗與神幻融為一體,使月亮美得實在,使人美得神妙。
找找文章中哪些寫月亮好的句子。直接寫的、間接寫的,這些說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不單單只代表月亮。
所以,孩子們“尋月”,實際上是“追尋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
這樣看來,第6段至第21段這一部分為什么不能刪除呢?
因為這一部分也在表達孩子們對月亮的向往、對美好的追求。
22段:“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大家為什么要爭論?(都希望月亮屬于自己,說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擁有一份美麗,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35段最后:“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這一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貼切新奇的比喻形象地表現了孩子們豐富而生動的想象力)
這樣看來,全文都是在圍繞一個中心,看似散亂,實際上沒有一點多余的文字。這是體現了一個什么特點?(散文的形散神聚)
再回頭想想,寫不同地方月亮不同的形態,從不同的方面展現了月亮的柔美、迷人,表面上在寫各處不同的月,實際只寫了一個心中的月亮。這也是“形散神聚”的體現。
延伸拓展
賈平凹寫了多篇關于月亮的文章,各有特色。認真閱讀《對月》一文,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對 月
賈平凹
①月,夜愈黑,你愈亮,煙火熏不臟你,灰塵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間的一面高懸的鏡子嗎?
②你夜夜出來,夜夜卻不盡相同;過幾天圓了,過幾天虧了;圓的那么豐滿,虧的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會照了出來的。你照出來了,悲哀的盼著你豐滿,雙眼欲穿;你豐滿了,卻使得意的大為遺憾,因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萬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還是學士,還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這無窮無盡的變化之中統統消失了,而你卻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③你對于人就是那砍不斷的桂樹,人對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吳剛?而吳剛是仙,可以長久,而人卻要以短暫的生命付之于這種工作嗎?!
④這是一個多么奇妙的謎語!從古至今,多少人萬般思想,卻如何不得其解,或是執迷,將便為戰而死,相便為諫而亡,悲、歡、離、合、歸結于天命;或是自以為覺悟,求仙問道,放縱山水,遁入空門;或是勃然而起,將你罵殺起來,說是徒為亮月,虛有朗光,只是得意時錦上添花,悲哀時火上加油,是一個面慈心狠的陰婆,是一泊平平靜靜而溺死人命的淵潭。
⑤月,我知道這是冤枉了你,是屈解了你。你出現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說明著這個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著啟示:萬事萬物,就是你的形狀,一個圓,一個圓的完成啊!
⑥試想,繞太陽而運行的地球是圓的,運行的軌道也是圓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彈球是圓的,彈動起來也是圓的旋轉。圓就是運動,所以車輪能跑,浪渦能旋。人何嘗不是這樣呢?人再小,要長老;人老了,卻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圓的接榫。冬過去了是春,春種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雞,雞可以吃蟲,蟲可以蝕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這么不斷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復始,一次不盡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歸復著一個新的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