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總復習資料(新人教版)
②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達對友人不幸遭貶的深切同情與關懷的名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隱
①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以會晤的歡愉襯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轉化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文言文閱讀
《世說新語》兩則
1.字詞解釋
①內集:家庭聚會。
②兒女:子侄輩。
③講論文義:講論,講解討論;文義,詩文。
④俄而雪驟,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會兒;驟,迅速;欣然,高興的樣子。
⑤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借。
⑦期行:期,約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時分。
⑨舍去:舍,丟下;去,離開。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沒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委,丟下,舍棄。
⑫家君:對他人稱呼自己的父親。
⑬引:拉。
⑭顧:回頭看。
2.句子翻譯
①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③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在正午。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⑤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⑥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3.課文理解
①《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于開發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②《詠雪》中為什么公大笑樂?對于兩個比喻,作者更欣賞哪一個?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他為孩子們的聰明智慧感到欣慰、快樂。作者并沒有直接表態,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贊賞道韞的才氣。
③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從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啟發?
陳元方是一個聰敏,懂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