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總復習資料(新人教版)
6.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c )
a.撒鹽 / 空中差 / 可擬b白雪 / 紛紛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風起 d左將軍 / 王凝 / 之妻也
7.對“公大笑樂”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說明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 b.謝太傅“笑”前喻,而“樂”后喻。
c.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d.謝太傅認為后一喻沒有前一喻好。
8.文章最后寫道:“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你以為作者寫上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補充謝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贊賞道韞的才氣。
9.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白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答:(1)“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且兩者都是輕飄飄的,呈團狀,這一點極相似。
10.除“柳絮”一喻外,你還能寫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喻體嗎?能否再寫出幾句詠雪的詩句嗎?
詞:鵝毛、鴨絨、揚花、梨花、花絮、飛花
句:⑴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⑵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陳太丘與友期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④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1.給加點的字注音:與人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
12.解釋加橫線的字詞。
⑴與友期行(約定) ⑵太丘舍去(離開) ⑶去后乃至 (才)(4)待君久不至(您,對對方的尊稱 )⑸尊君在不(對別人父親的尊稱)(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⑹相委而去(丟下,舍棄)⑺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⑻下車引之 (拉) ⑼元方入門不顧 (回頭看)
1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①、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來,他已離開了。
③、(你)到正午還不來,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④友人感到很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14.“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 不守信用 的人,“友人便怒”,從友人的話中我們又看到了友人是個 言辭粗魯、只會怪罪別人兒不會反省自己 的人,從“友人慚,下車引之”還可看出友人是個 知錯能改 的人。陳元方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顯示了聰明才智,體現這一天資的語言是“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也表現出對客人無信無禮的不滿,體現不滿的行動是“ 元方入門不顧 ”。
15.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不失禮:對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個七歲小孩的心理。(失禮:既然友人已經感到慚愧難當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