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總復習資料(新人教版)
16.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為人處事要講信用,懂禮貌
17.你知道哪些有關誠信的的詞語或名言?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請各舉出兩例)
詞語: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名言: 言必行,行必果 金誠所至,金石為開
故事:司馬光砸缸 曹沖稱象 王冕四歲畫畫 曹植七歲做詩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18.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嘉肴(yáo) 自強(qiǎng) 兌命(duì) 學學半(xiào)
19..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雖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處,益處 ⑤ 能自強也 自我勉勵 ⑥ 雖有至道 達到極點 ⑦ 教學相長 增長,促進 ⑧ 是故 所以 ⑨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20.翻譯下列句子。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透。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知道自己的知識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我勉勵。
③故曰:教學相長。 所以說,教導和學習能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④《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21.本文節選自 《學記》 ,又名《小戴禮記》 , 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 禮儀 論著的選集,共 49 篇。《學記》是《禮記》 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學 的專著。該文中隱藏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是 教學相長。
2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論述的?(論證思路)本文主要論述了 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道理。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繼而引入“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 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 教學相長 ”這個結論。(用原文填空)
23.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嘉肴比喻至道,運用了類比論證,是為了襯托至道的好處,也起到了引出論點的作用。
24.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5.“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節。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說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二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并非并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