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自己干
教案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1.學情分析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開始有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但由于認知水平、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無法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另一方面,家長對子女全方位的“服務”,使他們嚴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初中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交錯時期,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能力,把自立自強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掌握自立自強的正確方法。
城鎮(zhèn)中學的學生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shù),其自立能力較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會差一些,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自立能力,并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立能力對這一代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2.課程標準依據(jù):“成長中的我”中的“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自尊、自立、自強精神,養(yǎng)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三維目標的確定:
●知識目標:了解自立的表現(xiàn)和重要性。●能力目標: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的能力,
5.教學重難點
第三課的教學重難點均放在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依賴的危害是教學難點;自立能力培養(yǎng)是教學重點。第一框的重難點主要是通過第一目設計的幾個活動及補充的材料引發(fā)學生對自立的思考,再由學生歸納出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下一框的教學作好思想認識上的準備。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法與學法:案例分析法、活動探究法、辯論法、正反對比法、例證法、情境體驗法、練習鞏固法等。
第二部分 教學過程
展示幻燈片1:走向自立人生
導入課題,學生閱讀教材導言。
展示幻燈片2:(動畫1)展開你的想象力:想想從籠子跑出去的小獅子會遇到哪些困難?
(動畫2)兩只獅子的命運為什么不同?
(能否培養(yǎng)自立的人生態(tài)度和能力,決定著不同的命運。/依賴者會被自然和社會所淘汰,自立者才能求得生存與發(fā)展。)
過渡語:對于遲早要到來的自立,我們準備好了嗎?
展示幻燈片3:自己的事自己干
展示幻燈片4:調查報告:(動畫1)中海市寶山縣曾對500名小學生進行過調查,低年級97%的學生不會整理書包;中年級57%的學生不會洗碗;高年級68%的學生不會做飯。
(動畫2)天津市也對1500名中小學生進行了調查,52%的學生每天由家長代為整理學習生活用品,79%的學生離開家長束手無策,只有3%的學生能做些家務。又據(jù)我國對小學生參加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小學生每天參加家務勞動時間平均只有12分鐘,遠遠比不上日本小學生的24分鐘、英國小學生的36分鐘、美國小學生的1小時12分鐘!
展示幻燈片5:(動畫)經(jīng)典案例:中日少年《夏令營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國孩子曾經(jīng)引起全國范圍的大討論。當時,這107名兒童在內蒙古舉行草原探險夏令營。上路時,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裝滿食品和野營用具;中國孩子只是裝裝樣子,背包幾乎是空的。探險之路才走一半,中國兒童因將水喝光、干糧吃盡而向別人求援。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長乘車而去,把鼓勵留給發(fā)高燒的孫子;中國家長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車…… 結合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和外國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